探射燈:黃大仙42萬人 苦無急症室

擁有四十二萬人口的黃大仙區,雖然老年人口為各區之首,但區內三間醫院卻沒有急症室服務。居民若有急病,必需跨區求醫。

由當區團體完成的「醫療文檔2012」研究調查便顯示,九成區內居民要跨區求醫;相反區內三間醫院服務的病人,大部分都不是當區居民。本報記者在 該三間醫院調查,亦發現逾半求診者為區外人。

有地區人士認為,政府應整合三間醫院服務,增設急症室及專科醫療服務,應付人口老化問題。根據一一年政府統計數字,黃大仙區人口在九龍區排名第二高,六十五歲以上人口比率更佔近百分之十七,比率全港最高。

不過,區 ;內三間醫院包括屬九龍西聯網的東華三院黃大仙醫院和聖母醫院,以及屬九龍中聯網的香港佛教醫院,均沒有提供急症室服務。為探討區內醫療服務需要,當區團體「黃大仙區健康安全城市」於一○年起進行社區診斷計劃,並完成「醫療文檔2012」研究報告。

報告顯示,在一一 3267;一二年度,區內居民遇有急病,逾五成人次會被送到油麻地的伊利沙伯醫院,約兩成半會被送到油麻地的廣華醫院,其餘則會被送到觀塘的聯合醫院。

僅一成居民 住當區醫院

黃大仙區內老年人口多,他們除了不能享用該區醫院急症服務,要被轉送其他區的醫院外,有時甚至連普通入院或求診都要跨區求助。報告顯示,區內居民的入院人次約七萬四千五百,惟當中僅百分之十入住當區的三間醫院。

雖然區內居民的專科門診求診人次達四十八萬八千 ;,但當中僅百分之十二於當區兩間醫院求診(黃大仙醫院沒有專科門診)。相反,區內三間醫院的入院人次中,六成都屬區外人士,黃大仙居民只佔四成,當中以東華三院黃大仙醫院的情況最突出,六千一百五十八個入院人次中,本區居民只佔兩成,其他地區居民竟佔近八ৎ 4;。

坐的士睇症 車程半句鐘

記者日前於該三間醫院訪問三十名病人,當中有十四名病人都是區外居民,反映區內居民未能享受區內醫院的服務。有區內長者直指,九龍交通繁忙,一旦有急病要送院,遇着塞車,送到跨區醫院的急症室,可能已經要逾半小時,若加上輪候時間,隨時用上數小時。

在東華三 ;院黃大仙醫院,更有長者病人要求記者促請地區人士,爭取於區內增設急症室服務。身兼黃大仙區議員的立法會議員陳婉嫻表示,支持黃大仙區內增設急症室服務,認為醫管局可先研究可行性。陳指,區內醫院專科服務不足,數月前亦有長者在急症室輪候至深夜,令她非常໼ 4;注。她透露,雖然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高永文對未來在啟德建設全科醫院有正面回應,但她仍認為短期仍可研究在區內新增急症室服務,以解燃眉之急。

「東涌醫院今年第三季都啟用,但其實東涌醫院都好細,最重要係緊急關頭救人,同間醫院本身嘅定位、規模係兩回事。」ö 13;症室專科醫生彭繼茂指,社區設立急症室與否應視乎社區需求。彭解釋,醫院若要設立急症室,並不一定要先設立專科作支援,因為急症室專科醫生的專業訓練,已經可以應付一般緊急的醫療情況。

配套存限制 增設添難度

就黃大仙區設立急症室問題,九龍西醫院聯網署理聯網總監屈銘伸醫生表示,現時黃大仙區的急症室服務得到充分照顧,而區內三所公立醫院在設施與配套上都有相當限制,現階段不會考慮增設急症室服務。該聯網將於一月八日在當區區議會內,聽取議員意見及闡釋看法。黃 ;大仙區醫療小資料
●人口:416,800●六十五歲以上人口比率:16.90%●人口年齡中位數:43●區內醫院(床位數目):香港佛教醫院(324)、聖母醫院(236)、東華三院黃大仙醫院(511)●各區醫院接受黃大仙居民人次統計:聖母醫院、佛教醫院、黃大仙醫院:7,648其他醫院:66,950圖:梁偉恩/文:陳潤南、陳名仲< br>

探射燈:設急症室刻不容緩

醫院缺乏急症室服務導致居民須跨區求醫。黃大仙區雖有三間醫院,惟三間醫院規模較小,而且全都沒有提供急症室服務,令該區居民要「捨近取遠」。有病人組織指,黃大仙區人口龐大,當中逾兩成是長者,建議醫管局盡快考慮在區內醫院增設廿四小時急症室服務。「黃 823;仙依家有成超過四十萬人,仲有兩成係老人家,梗係有一個急症室比較好。」香港社區組織協會幹事彭鴻昌指,跨區求醫除阻礙救援進度,更可能會令病人病情惡化。「好多老人家行動不便,但逼住要自己搭咁遠車跨區去急症室,途中整親就大件事!」黃大仙區議會主席李 4503;康表示,報告反映當區的醫療支援不足,對黃大仙區四十多萬居民亦不公道。李德康指,不少居民向他反映不時要長途跋涉求診,醫管局卻一直稱黃大仙區的醫院「唔夠規模」難以擴展,但他認為只要醫管局及政府有決心,將區內醫院的專科分工協調,增設急症室絕對可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文皇 的頭像
    文皇

    24小時診所 (門診 醫生 兒科 中醫師 牙科 獸醫) Clinic 24

    文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