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健康疾病 (52)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下肢靜脈曲張是血管外科的常見病, 發病率為20%~40%。其病因和發病機理迄今尚未完全闡明。靜脈壁強度薄弱、靜脈瓣膜關閉不全、靜脈壓增高等是其形成的重要病理因素。但這些病理改變, 究竟是靜脈曲張的原因還是其後果,醫學界目前並未取得共識。

小腿後面膨大的肌肉,叫做腓腸肌,其內有大量靜脈竇‭(‬腓腸肌靜脈叢‭)‬,容量可達140ml, 肌肉受筋膜所包裹。一次收縮時可排出血液60~92ml,是下肢靜脈血液回流的主要動力。因此,腓腸肌又稱為「 第二心臟」。

重體力勞動、長期坐著工作或長期屈膝工作者,肌肉反覆收縮或受壓,血液運行不暢通,局部肌肉缺血缺氧,久而久之,便會產生激痛點。在早期,為了代償「第二心臟」的功能,腓腸肌肌纖維早期會變粗,表現為小腿變粗,患者會感到小腿酸脹、沉重,或膝關節酸痛不適等。其次,其肌內靜脈內壓力增高,會引起淺表的毛細靜脈擴張。於是,就容易見於下肢青筋暴露。久而久之,肌纖維彈性下降,肌肉變硬,從而引起腓腸肌收縮功能全面下降。變硬變粗的肌肉會進一步持續壓迫局部,動脈受壓導致局部缺血,會引起抽筋;靜脈內壓力進一步加大,會引起小腿較粗的靜脈變粗、彎曲等。於是,形成了明顯的靜脈曲張。病人可能還會有踝關節附近,小腿下段腫脹,出現濕疹或瘙癢,甚至潰爛等。

對於本病的治療,現代醫學主要採用各種不同的手術療法。但是,手術的復發率高、費用貴。對此,中醫認為本病主要是氣血運動不暢通所導致,採用內服與外治相結合的方法,運用針灸為主,配合中藥及一些輔助療法如推拿、拔火罐等,以行氣活血化瘀為主要治療原則,對於輕中度的靜脈曲張,有顯著的療效。針灸可鬆解局部肌肉的緊張,減輕其對血管的壓力,滅活相關激痛點,可提高肌肉的收縮功能,增強並逐漸恢復其「第二心臟」的功能。配合中藥,可改善局部血液迴圈,促進新陳代謝,保障局部肌肉與皮膚的營養供應,因此,可消除疼痛、水腫與抽筋,使色素沉著的皮膚慢慢恢復至正常。對於中輕度的下肢靜脈曲張患者,中醫針灸治療有著相當的優勢。

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  臨床部高級講師彭增福博士

文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資料引自 : 醫訊站 : http://www.clinic24hk.com/2/post/2013/04/177.html#.UYBbtaKmZr4

图片

閱讀elle,當中介紹了一個關於消滅肚腩的瘦腹操,似乎對個人瘦身有借鏡作用,特引如下,以供參考 :

最多女人認為要減肥的部位,莫過於腹部了!

這個纏身的肚腩讓女人看上去身材臃腫,缺少線條,令人恨之入骨!即使看上去骨瘦如柴女人,也很有可能擁有一個小肚腩。今天,鄭多燕 將會教大家一個簡易的瘦腹操,不要再懶惰了,一起來消滅這可惡的肚腩吧!(圖片: 網絡)



图片

 

雙腳打開比肩膀寬,雙手放在膝蓋上。膝蓋彎曲,將臀部向後推出。

 

 

 

 

 

 

 

图片

 

 

 

 

 

图片

 

左手放在膝蓋上,右手向旁邊伸展,拇指向下。膝蓋蹲低,上半身向左移動。

 

 

 

 

 

 

 

图片

 

右手拇指轉向朝上,手肘彎曲,同時上半身向右移動。左手維持放在膝蓋上不動,重複8次。

 

 

 

 

 

 

 

图片

 

雙腳打開比肩膀寬,膝蓋彎曲,臀部向後推出,盡量蹲低,雙手放在膝蓋上。之後將雙手大幅打開,下巴向上抬,將意識放在伸展身體前側,重複8次。

 

 

 

 

 

 

 

图片

 

雙腳打開稍稍比肩膀寬,膝蓋彎曲,臀部向後推出,向下蹲低,雙手放在膝蓋上。

 

 

 

 

 

 

 

图片

 

上半身起身,雙手舉高,腰部向右轉,胸口轉向左邊。腳尖維持朝前方。

 

 

 

 

 

 

 

图片

 

雙腳打開比肩膀寬,膝蓋彎曲,臀部向後推出,腰部盡量向下,雙手放在膝蓋上。

 

 

 

 

 

 

 

图片

 

上半身起身,雙手舉高,腰部向左轉,將重心放在胸口轉向右邊,腳尖維持朝前方,重複8次。

 

 

 

 

 

 

 

图片

 

以上4式重複做3-5週為一次,每天做一次的話肚腩會變得更平坦結實。女士們,為美麗而加油吧!

文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美國表示敘利亞 政權「小規模」使用的致命神經毒素沙林毒氣,是納粹 科學家1930年代所研發。 沙林原本作為殺蟲劑之用,但後來被拿來當做殺人 工具。1988年伊拉克軍隊突擊北部哈拉普加(Halabja )庫德族村時,就曾使用沙林毒氣;日本異教真理教 1990年代也利用沙林毒氣發動兩次攻擊。

人類一旦吸入或透過皮膚吸收這種毒氣,就會因神 經系統癱瘓而喪命。 根據美國疾病管制暨預防中心(CDC),吸入沙林 毒氣會出現的症狀包括噁心、劇烈頭痛、視線模糊或視 野變窄、流口水、肌肉抽搐、呼吸中止、失去意識,然 後死亡。 高劑量沙林會癱瘓肺部周圍肌肉,使化學物質無法 「關閉」體內分泌系統,受害人的肺會因充滿黏液及唾 液而窒息,或像溺水一樣的死亡。

沙林和索曼(soman)、泰本(tabun)和VX毒氣一 樣,無臭無色也無味。不過即使僅有微量的沙林進入呼 吸系統,或接觸到皮膚,都可能致命。 即使未造成死亡,沙林對人體的影響將永遠存在, 對受害者肺部、眼睛和中樞神經系統造成永久傷害。 沙林毒氣比空氣重一些,依據不同的氣候狀態,它 最長可在同一地區存在6個小時。

文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資料引自 : 醫訊站 : http://www.clinic24hk.com/2/post/2013/03/69.html

多囊卵巢症是婦女最常見的內分泌障礙,估計約有10%生育年齡的婦女受此症狀所困擾。 

於2003年,歐洲和美國的學者在荷蘭Rotterdam所舉行的醫學會議上,就多囊卵巢症的診斷定義上達成了共識,認為必須符合以下至少兩項條件。 

條件1月經週期不規則 (一年內少於9次月經週期) 或無月經症 (連續6個月以上沒有月經)

條件2外表或血液中的雄性激素過高

條件3

超聲波有多囊卵巢的特徵 - 囊泡超過12個以上,每個直徑約2-9毫米,或卵巢體積增加 (>10毫升),只要有一個卵巢符合即可

除了符合以上條件,還需排除其他造成高雄性激素和月經不規則的原因。 

不育問題及處理

多囊卵巢症是由於內分泌的關係造成的卵巢功能異常,導致不正常排卵,這是不育常見的原因,佔無卵性不育70%以上。

 

1.    體重管理及生活調節

 

約30-60%多囊症患者有肥胖症,一般來說,減重5%就能有效恢復排卵功能,並且能顯著降低雄性激素,增加懷孕機會。許多研究調查不同飲食成份 (高蛋白質飲食、低脂質或低糖份等) 對體重減輕的效果,再配合運動,可以有效治療肥胖問題。 

 

2.    藥物治療

 

A.    克羅米分 (Clomiphene citrate)

 

在過去四十年,克羅米分是最常被使用來治療不育症的藥物,它是一種選擇性的雌激素受體調節物,主要用作促使80%多囊症女性排卵,且有40-50%女性可以因此懷孕,費用低廉而且使用方便。不過,它具有抗雌激素效果,可能影響子宮內膜厚度及宮頸黏液,因而影響懷孕成功率。 

 

B.    復乳納膜衣錠 (Letrozole)

 

這是抑制雌激素合成藥物,可以用來誘導排卵。現在越來越多研究結果發現,其效果及安全性與Clomiphene相當。但Letrozole的價格較為昂貴,但使用同樣方便。 

 

C.    滅糖敏錠 (Metformin)

 

這是常見的糖尿病藥物,主要作用是增加胰島素作用以及降低血中胰島素濃度,單獨使用或是合併Clomiphene有促進排卵的效果。有研究報告認為使用Metformin做輔助生育的治療,人工授孕的成功率都可以獲得改善。 

 

D.    促卵泡激素/人類停經後性腺刺激素 (FSH/ hMG)

 

當口服藥物無法順利誘導排卵時,就需要注射FSH/hMG來刺激排卵。最好從低劑量開始,例如每天37.5 IU到75 IU不等,緩慢增加劑量,並用超聲波監控卵巢反應。這樣可以有效減少多胞胎及卵巢過度刺激綜合症的風險。 

 

3.    腹腔鏡卵巢鑽洞手術

 

以手術方式破壞卵巢的囊泡也可以幫助恢復排卵功能。目前香港大多使用腹腔鏡手術方式進行,傷口小,復原快,但必須承擔手術上及麻醉的風險。 

 

4.    人工授孕 (IVF)

 

若果以上所有方式都無法順利懷孕時,就應考慮進行人工授孕治療。在刺激排卵時,多囊卵巢症患者很容易出現過多的卵泡,因此在用藥刺激時劑量的控制及超聲波的追蹤上要特別小心。通常多囊卵巢症患者可以取得較多卵子。在受精率及懷孕率方面則與其他婦女相當。在移植胚胎時控制胚胎數目或以囊胚移植就能有效預防多胞胎的發生。 

 

多囊卵巢症是女性常見的內分泌疾病,也是造成不育症的原因,必須循序漸進,對症下藥。在安全的情況下,以誘導排卵的目標為成功排出一顆卵子為原則,以減少多胎妊娠及卵巢過度刺激綜合症的風險。

文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生痱滋的中醫治療與調養

口腔潰瘍又稱為「口腔上火」或「口瘡」或「生痱滋」,是一種以週期性反覆發作為特點的口腔粘膜局限性潰瘍損傷,可發生在口腔粘膜的任何部位,以口腔的唇、頰、軟齶或齒齦等處的粘膜多見,可反覆發作。

患者常因疼痛較甚而影響日常生活,如影響進食,嚴重者甚至連飲水都困難。經久不愈的口腔潰瘍,長期受到反覆刺激,可能發生癌變。

口腔潰瘍的病因很多,如飲食過於燥熱辛辣,或睡眠不足、過度疲勞精神緊張或壓力過大等。頭頸部放療,或某些化療藥物也可導致口腔黏膜損傷,出現嚴重口腔潰瘍。

通常人們說口瘡是「上火」了,但「火」有虛實之分。實火就是實熱證;虛火為虛熱證,常為陰虛火旺,或陰寒內盛、虛陽外越而表現出上熱的假像。

屬於實熱證者,常見面紅、唇紅、舌紅、便秘,常用黃連、黃柏、升麻等苦寒藥,如瀉心湯之類,實熱證通常發生在體質較好的患者。

如口腔潰瘍長期不愈或反覆發作,多為上熱下寒型,症見:口瘡,但常伴有大便爛、腹瀉,用藥需寒熱並投、清上溫下;屬於陰虛火旺者,則以滋陰降火、引火下行;更有純屬虛寒者,常常怕冷,手腳冰涼,倦怠欲睡,口淡舌糜,不喜飲水,或喜溫飲,涼藥絲毫不能沾唇,需乾薑、附子等溫陽方能有濟。

在治療方面,中醫可按辨證分型治療。實火可以用苦寒涼藥瀉火;虛火則常見陰虛火旺,則給予滋陰降火;上熱下寒,甚至純屬虛寒者,則給予清上溫下,或溫陽。

除了對症下藥之外,患者也可從日常生活方面作出調整,改善情況。例如生活要有規律,保證充足的睡眠時間,避免過度疲勞;要注意口腔衛生,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保持心情舒暢。患者可以用甘草煮水飲用可緩急止痛,有助於粘膜修復,也也可以用吳茱萸敷足心:將吳茱萸搗碎,過篩,取細末加適量醋調成糊狀,塗在紗布上,敷于雙腳湧泉穴,24小時後取下,有一定效果。

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
臨床部講師陶志廣博士

******
資料引自 : http://hk.news.yahoo.com/blogs/hkbu/%E7%94%9F%E7%97%B1%E6%BB%8B%E7%9A%84%E4%B8%AD%E9%86%AB%E6%B2%BB%E7%99%82%E8%88%87%E8%AA%BF%E9%A4%8A-004301231.html

文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孕婦啞忍家暴 產後易抑鬱

不少家庭暴力受害人選擇啞忍,但原來孕婦啞忍受虐,患產後抑鬱的機會會大增八成。廣華醫院婦產科顧問醫生兼部門主管梁永昌估計,約一成孕婦曾遭遇家暴,當中七成屬語言暴力,其餘則為肢體暴力及性暴力,她們大部分不會求助。

他指,孕婦要進行多次產前檢查,較易與醫生建立信賴關係,建議政府增撥醫護及社工人手,配合問卷篩選,盡早識別出懷疑面對家暴的孕婦,進行轉介及輔導。

梁永昌昨出席一個研討會時表示,曾做過一項研究,顯示不少孕婦面對家暴問題,施虐者大部分為丈夫或伴侶,高危因素以經濟問題為主。受精神虐待的孕婦,患產後抑鬱風險較一般孕婦高八成,出現自殘念頭的比率更高出二倍半。

他指出,目前產科診症時間短,無法進行問卷篩選,惟有孕婦主動報告面對家暴問題,才獲轉介予社工或心理輔導診所,但「每個社工都成手個案」,需按嚴重性輪候。他認為政府難短期內增撥資源,故婦女自身對家暴及精神健康意識更形重要。

產前患者十年增三成

梁永昌續指,除了面對家暴問題外,本港逾七成孕婦屬在職婦女,需要面對工作及經濟壓力,部分人更要處理婆媳及伴侶的關係,導致患產前抑鬱的孕婦近十年亦增加了兩至三成。

香港大學護理學院主任羅鳳儀稱,家庭暴力是一個惡性循環,早期是受到精神虐待,進而到肢體暴力,宜及早辨識問題及處理。

她表示,家暴容易一代傳一代,如兒童曾受施虐、體罰或看到父母打架,未來成為施虐者機會較高。她又指,默默忍受配偶虐打的孕婦,較會反抗的孕婦更易患上創傷後遺症,產後健康亦會較差,體質較孱弱,後遺症也更為嚴重。

******
資料引自 : http://orientaldaily.on.cc/cnt/news/20130120/00176_083.html

文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慣突變 兒童或患情緒病

【本報訊】葵涌醫院兼油麻地兒童精神科中心顧問醫生鄧振鵬昨日表示,兒童精神科治療範圍近年不斷擴大,涵蓋讀寫障礙、過度活躍症、自閉症,甚至失眠等。

他指出,不少家長擔心兒童服用精神科藥物後,容易引起副作用,影響成長。他強調新一代藥物副作用較輕,反應亦因人而異,呼籲家長不應自行更改用藥分量。

家長要減少過分苛責

鄧振鵬出席一個研討會時表示,反映兒童精神健康有六大表現,包括認知、情緒、感覺、思維、行為及心理,家長可從兒童的言談、行為、生活習慣及學業成績等的轉變,識別他們的情緒及精神是否出現問題或困擾。

他指出,抑鬱不一定表現孤獨或悲傷,「興趣突然轉變,情緒反常,大發脾氣,大叫呼喝,唔尋常嘅話都要多加留意。」而躁狂症則涉及自制能力下降,如濫交及大肆購物等;至於自閉症則涉社交困難,無法理解表情附帶的意思等。他解釋個別兒童發展有差異,個別病徵亦未必明顯,或需要長時間觀察才可確診。

該院會按病歷及臨床觀察進行診斷,再制訂個人化治療計劃。

對於患有精神病的兒童被歧視,鄧振鵬重申,「精神病患者唔係一定要被綁住,或者電視渲染成好危險。」他認為社會及家庭應向下一代灌輸精神病的正確觀念,又指家長應減少對兒童作出過分嚴苛的要求及批評,否則會影響雙方的溝通。

******
資料引自 : http://orientaldaily.on.cc/cnt/news/20130120/00176_084.html

文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醫健寶庫:針灸治失眠副作用少

失眠是香港人常見的問題,大概十個人就有一個長期失眠。難入睡、難以維持睡眠、早醒、睡眠質素差或感覺好像沒有休息過,這些都是失眠的症狀。

失眠的主要原因為原發性失眠或與抑鬱及焦慮症、睡眠窒息症及其他疾病等有關。經常失眠的患者會感到困擾,導致抑鬱症、焦慮症、濫藥、酗酒、自殺等問題,亦會增加患高血壓及糖尿病的風險,甚至令壽命縮短。對於工作、學業或社交,亦會有所影響,因此,尋求解決方法尤為重要。

港大推認知行為治療

目前公認為有效治療失眠的方法,包括服用安眠藥及認知行為治療。安眠藥是最快最有效的治療方法,但可能會有副作用及造成依賴性,長期服用亦可能令身體對藥

物出現慣性而減低功效。認知行為治療則由心理學家或其他醫護人員,針對患者的睡眠習慣及錯誤的睡眠觀念而設計,而為方便患者,香港大學推出一套自我網上認

知行為治療,令患者可配合時間及需要,接受評估及治療。

另外,中醫中藥或針灸亦常用於治療失眠。初步臨床數據顯示,針灸可對失眠發揮短期效用,但長期功效則仍未肯定,不過針灸其中一個最大好處是較少機會出現副

作用,香港大學亦正進行有關針灸結合冰片耳穴療法治療失眠的研究,希望幫助更多長期失眠的患者。

有關網上認知行為治療計劃及針灸中醫療法,歡迎致電22554043查詢或瀏覽www.sleephk.com。

香港大學醫學院精神醫學系臨床副教授 鍾家輝醫生

******
資料引自 : http://orientaldaily.on.cc/cnt/news/20130120/00176_086.html

文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苦難BB不再苦難!因患罕見RSTS綜合症致多個器官出現問題,以醫院為家的言言剛滿兩歲,由於身體狀況改善,醫生批准他出院慶生。

終日屈在醫院病床的小人兒,首次感受到花花世界,第一次逛商場、第一次到玩具店,非常雀躍,快樂地度過兩歲生日。

1月15日是言言的生日,這天媽媽帶着蛋糕和新衫到醫院,接他出院慶祝生日。穿上醒目「踢死兔」的言言,加上小蜜蜂造型外套,既醒目,又可愛。

媽媽在蛋糕點上蠟燭,與一起到醫院接言言出院的7歲表哥,同唱生日歌。手舞足蹈的言言在旁拍手,表哥吹熄蠟燭後,媽媽來為他許願,祈願兒子不再受苦。

幸獲100萬元善款

言言獲醫生特別批准出院半天,媽媽的友人早已在餐廳訂位,讓母子享受難得的天倫樂。一直以醫院為家的言言,幾乎從未見過醫院以外的地方,對於一切事物均感好奇。他伸起小手拖着媽媽,蹣跚地在街上走。

看到車來車往的街道、滿佈裝飾的商場,瞪起一雙眼睛左顧右盼。走過放滿色彩鮮艷玩具的櫥窗,即停下貼臉觀看,巴不得全都擁在懷中。

經過大半年物理治療及言語訓練,言言的身體及語言發展開始追上,與同齡相差約6個月,一度出現血管肥大的心臟已回復正常,內窺鏡檢查又找回另一顆睾丸藏在腹部,日後可引導回正常位置。言母看到愛兒身體情況改善,對他的康復充滿信心:「等佢遲啲學埋吞嚥,就唔需要喺造口食奶,𠵱家BB開始學緊吞口水,好努力學緊」。

坐在嬰兒車上的言言,彷彿聽懂媽媽的說話,一直點頭。言母看着言言,一臉安慰說,醫生稱他的智力及語言能力可能較受此病影響,但近日已學懂說一些單字,進展良好,「發忟憎時會話你曳曳,會bubu,我個仔好活潑㗎」。蘋果日報慈善基金至今收到捐助言言母子的善款逾100萬元,她感激醫護人員及善長的關心和支持。

******

資料引自 :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30117/18137287

文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脊椎下陷型骨折 運動治療最佳

李婆日前於家中跌倒,入院檢查後股骨及椎骨沒有明顯骨折,亦沒有表面傷痕;然而,每當李婆站立、步行、提取重物或彎腰就出現劇痛,惟有平臥才能紓緩。原來,李婆出現了長者常見的「脊椎下陷型骨折」。

我們的脊柱由椎骨組成,每節椎骨圍繞及保護着脊髓神經和神經根,並支撐頭臚、連接四肢及支撐身體。

健康的椎骨可以支撐我們的體重與及抵受外力,但如因骨質疏鬆或因外力的過度負荷如跌倒,撞傷,提取過量重物,椎骨的脊椎體會因過度受壓而出現破裂,這就是「脊椎下陷型骨折」。

部分患者變駝背

部分患者會因脊骨下陷而出現脊柱後凸症(駝背),繼而引致周邊軟組織長期過度拉扯,亦因姿勢的改變而影響了本身的人體力學,會影響上肢的活動能力、呼吸、步行平衡力及痛症的問題。

透過物理治療,包括電療、熱療、手法治療、針灸、姿勢矯正和運動療法等,可放鬆腰部肌肉,減輕局部疼痛。長遠來說,運動治療最能協助回復腰背較正常的生物力學特性,避免神經受到過度壓力,從而治療痛症。

一般來說,「脊椎下陷型骨折」的痛症都會維持八至十二個星期;部分患者可於日間使用腰封保護及減輕痛楚。若症狀持續沒有改善、出現嚴重神經壓迫、或有脊柱不穩,病人便需考慮施行手術,以固定及融合不穩定之椎骨。

如欲查詢物理治療門診或家居治療服務,歡迎致電2986-4996或瀏覽網址http://www.sjscare.org。

聖雅各福群會 物理治療師謝學章

******

資料引自 : http://orientaldaily.on.cc/cnt/news/20130116/00176_103.html

文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據一項最新研究發現,香豆素會影響人體內酵素運作,有礙藥物的代謝,不但令藥力提升,更令藥分通達全身,引發藥物過量及中毒危機。

研究又估計若以一杯西柚汁服食一粒藥丸,可令藥效變成十粒藥丸的分量,輕則引致胃出血、影響心跳及損害腎臟,嚴重者可致猝死。本地專家建議,最好以清水送藥,治療期間如非必要,應少飲西柚汁。

間接增加藥物分量

VNS營養健康中心首席註冊營養師詹兆洲(上圖)指,人體的腸道表面及肝臟含有一種名為P450的酵素,此酵素能在吸收前分解部分藥物,故醫生用藥時一般都會提高藥物劑量,以防藥效減弱,從而幫助病人控制病情。

患者服藥期間,進食或飲用含香豆素的食品,均會令身體中P450酵素的作用暫時停止,間接提升了藥物的吸收量而產生藥物過量情況,引致傷肝及胃等問題。

至於研究中所指的香豆素,非所有植物也含有,而當中以西柚及香橙(主要為紅橙和血橙)的含量較高。

由於一杯果汁多數由兩至三個水果榨成,故當中所含的香豆素分量會較高,建議大家服藥時,應以清水送服,避免飲用西柚汁或紅肉橙榨成的果汁。

不少市民可能以為只要時間相隔較長,香豆素的影響力便不存在,事實上該研究發現,香豆素的影響可長達二十四小時,即使早上飲過西柚汁,晚上才吃藥,亦有可能影響藥效,故建議於治療期間應盡量避免進食含香豆素的食材,如有疑問宜先請教醫生。

中醫強調食材屬性

註冊中醫師陳漢雄(上圖)認為,因食物均有不同的屬性,故服用藥物期間,亦應多加留意,以免減輕藥效或出現藥物不良反應。以服食有益脾胃的藥材為例,如患者除飲藥外,仍吃屬寒性的冰冷食物,例如沙冰、魚生等,均有可能影響脾胃健康,從而降低藥物的效用。此外,常吃咖喱、沙嗲、酸梅等食物亦可能對脾胃產生相剋的作用,有損健康,故於服用中藥時,不妨多向中醫師查詢飲食指引,避免吃有礙消化中藥或相剋的食材。

陳漢雄續指,雖然有時醫師會建議病人以藥酒送服藥物,以加速血氣循環,但於大部分情況下,中醫均不建議以含酒精的飲料送藥。因酒屬溫熱飲品,不但會加速發揮藥力,更會加重肝臟的負擔。此外,部分都市人患有慢性疾病,包括糖尿病、高血壓及高血脂等,由於他們需要定時服用西藥來控制病情,故多會建議他們將中西藥物分開服用,兩者最少應相隔一個半至兩小時,以防藥效混合而產生副作用。

喝其他飲料壞處

市民要避免飲用西柚汁及紅肉橙汁外,詹兆洲亦提醒大家,不宜以其他飲料來送藥,以免有損健康。以常見的膠囊藥物為例,膠囊的主要作用為待藥物到達小腸時才分解及發揮藥效,但患者若以果汁送服,因飲品中的酸鹼度不同,有可能會預早令膠囊分解,減低藥物療效。此外,濃茶、咖啡、有汽飲料等,亦有可能加快藥物分解及人體吸收的過程,增加患者出現頭暈、傷及腸胃等副作用的風險,故服藥時應多加留意。

吃藥正確須知

1. 注意服用方法 : 用藥指引均有列明服用方法,包括空腹或餐後服用等提示,故宜依照指引吃藥,方可發揮最大藥效,保護腸胃健康。若有不明白之處,應先諮詢醫護人員意見。
  
2. 飲用足夠水分 : 服藥時宜飲用足夠的清水,因水分不足,藥物或會黏附於食道,令人易感不適外,亦會令藥物難以分解,有礙控制病情。

3. 勿與藥材湯同服 : 冬日時節,不少市民都會用中藥材煲湯,以作補身之用,有服食西藥習慣的人士,應將兩者分開服用,以免令身體不適。
  
4. 先請教專業意見 : 看病時宜多與醫生溝通,並告之日常飲食習慣,以助醫生挑選最合適的藥物。如服藥後產生不良副作用,應再次求診,找出成因。
  
■服食中藥前應先諮詢中醫有關飲食宜忌,以防有損藥效。
  
■長期服藥的病患者,應該避免飲用含香豆素的飲料,以免導致藥物過量的風險。
  
■除了要依時服藥外,亦應飲用足夠清水,以助藥物消化和分解。

******

資料引自 : http://hk.news.yahoo.com/最新指引-服藥期飲食宜忌-223000758.html

文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臭蟲俗稱木虱, 木蝨(flea), 俗稱卜泥, 背腹扁平呈圓形, 體長約2mm, 日間匿藏在家居的縫隙中, 晚間爬出來吸血。

蟲卵常粘附在成蟲匿藏的地方, 如床板, 家俱及家居縫隙裏. 治臭蟲時除噴灑殺蟲劑外可在家居的縫隙灑上熱水燙死蟲卵 (或購買一種叫Bio Kill的噴霧濟殺滅).

1. 卜泥的出現跟牆身發霉有極大關係, 但它不是靠食霉菌而生存, 否則便可幫我們除去霉菌。

2. 霉菌會侵食牆上的油漆而產生出一些"剩餘物" or mo, 見到這些剩餘物我們就知道牆身發mo. 因為霉菌本身是極細小, 肉眼看不到的。

3. 卜泥很可能喜歡這些剩餘物, 所以有這些剩餘物, 便可大機會有卜泥。

4. 要卜泥不出現, 最好就是將這些剩餘物完全從牆身帶走, 或者防止這些剩餘物的出現。

5. 通常我們會用清潔劑帶走或清潔這些剩餘物, 如開稀的漂白水, 但這些清潔又含有大量水份, 1:99開稀的漂白水便有99%水份, 而這水份會令牆身濕潤, 助長霉菌的生長。

6. 有時我們會直接用殺蟲劑或消毒劑去對付卜泥, 但這只是一種治標的方法, 而且這些化學劑對人體健康的影響比卜泥還要大很多倍。

7. 我使用的意大利檸檬水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清潔劑, 而且帶有殺菌作用, 由於它主要成份是從橙皮提錬出來, 故乎合環保要求, 這點亦得美國環保局認同, 以下是美國環保局對此類產品的介紹:
http://es.epa.gov/techinfo/facts/florida/terpclfs.html

當然我要待其他媽咪使用檸檬水的經驗去引證我以上看法。 我自己約兩個多星期前用過, 到今天都沒有發現過一隻卜泥。

文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城中最近出現有關醫學美容的不幸事件,其實不少香港女士都很注重減肥,服用減肥藥是主要的渠道之一。不過,部份減肥藥含有副作用,可以導致情緒病和精神病徵狀。任職OL 的Ms B經常被男同事揶揄她的肥胖身型,像一個圓柱體,十分懊惱……

減肥大行動Fat Fat Away

Ms B决心實行減肥大行動,行動代號是—Fat Fat Away。在公司的女同事推介下,她服用多隻流行的減肥藥,希望盡快取得成效。服藥不久,她漸漸變得性情大變,容易暴躁和緊張,疑心很重,思想混亂,常常以為同事說她是非,甚至覺得有人跟踪她,還聽到一些恐怖的聲音,聲稱要殺害她及其家人,使她十分害怕……..其實,這些可能是減肥藥造成的問題徵兆。

有些減肥藥或含興奮劑

有些減肥藥或含安非他命類的物質,屬興奮劑,俗稱「冰」。它可引致情緒病和精神病病徵,如心跳、手震、失眠、緊張、脾氣暴躁、抑鬱、幻覺、妄想、思覺紊亂等情況。經過長時間服用後,一旦停服,可能出現情緒低落及失去動力等抑鬱症徵兆。這類減肥藥會令體重減輕,但當停服後,便會回復原本的體重。在筆者的臨床經驗中,有些被認為是抑鬱症、焦慮症、思覺失調、精神分裂症、躁狂症或妄想症的患者,在詳細評估後,才發現原來是由於服用上述的減肥藥所致,當停服這些減肥藥後,徵狀便逐漸消失。

Ms B停服這些藥物後,情況好轉過來,醫生奉勸她:節食和做運動是減肥的不二法門,也來得健康和自然,若真的要服用減肥藥,應事先諮詢醫生,切勿胡亂服用。

香港精神科醫學院 李永堅醫生(精神科專科醫生)

******
資料引自 : http://hk.news.yahoo.com/blogs/psyhk/%E9%83%A8%E4%BB%BD%E6%B8%9B%E8%82%A5%E8%97%A5%E5%8F%AF%E5%B0%8E%E8%87%B4%E7%B2%BE%E7%A5%9E%E7%97%85%E5%BE%B5%E5%85%86.html

文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近期冷鋒不時南下,氣溫常突然急降,怕冷人士在家總會長期使用暖爐,令身體和暖。但反覆接觸熱源,或可導致火逼性紅斑。皮膚科醫生指,一旦染病,若治理不當或不加醫治,有可能誘發皮膚癌變。

惡化成鱗狀細胞癌

皮膚科專科醫生陳厚毅(上圖)指,火逼性紅斑起自皮膚對熱能的反應。皮膚反覆接觸熱源,令皮膚溫度上升至約攝氏四十三至四十七度,會令皮膚出現近似日照曬傷的情況。初時多出現不痛不癢的網狀紅斑,久而久之便變成持久性的青紫色斑及色素沉着。此時患者皮膚會痕癢或有灼熱感,有時甚至會出現水泡或皮膚角化的情形。持續忽略這種徵狀,或會演化成鱗狀細胞癌。

由於皮膚接觸熱源會令皮膚出現近似被日光曬傷的問題,因此有較大機會患上日光性角化病。日光性角化病,常見於中年人士,患處多在曬太陽較多的部位,例如手及腳部等。這種病症屬於癌前病變,大約百分之十至十五的患者,最終會惡化成為鱗狀細胞癌症。

鱗狀細胞是構成表皮的其中一種細胞,而鱗狀細胞癌屬於非黑色素瘤皮膚癌,是第二大常見的皮膚癌病,約佔皮膚癌病發率的百分之二十至三十。

患者通常是中至高齡人士,患處多為手、腳等部位,其外觀近似鱗狀的紅繭,像是難以瘉合的傷口,而且容易出血,觸碰時常會感到痛楚。這種癌症的增生速度甚快,只需要數月便會擴散至其他部位。尤其生在唇部或耳朵的紅斑,擴散速度更快速,因此一旦發現,應馬上求醫,切勿遲疑,以杜絕火逼性紅斑,演變成癌的風險。

常接觸熱源者高危

診斷火逼性紅斑主要依靠視診,首先皮膚科醫生會詢問患者是否長期接觸熱源,如是便應觀察常接近熱源的皮膚,細看是否長有網狀紅斑。如有懷疑,可以進行皮膚組織化驗。若確診患上此症,首要是遠離熱源,如果屬於初發,只要減少接觸多可自行痊瘉。另外,醫生或會處方維他命A酸,幫助患者康復。如果情況益發嚴重,甚至出現角化問題,醫生會處方抗癌藥膏,甚至需要切除病情嚴重的皮膚。一般而言,火逼性紅斑的治瘉率十分高,不過亦不宜忽視。尤其是經常接觸熱源的工作者,例如麵包師傳、廚師,以及因手腳冰冷而常用保暖用品的人士,均為高危族群。

火逼性紅斑如置之不理,有機會演變成癌症。假如不幸惡化成鱗狀細胞癌,可進行切除手術治療。醫生會根據癌腫的體積及位置決定治療方法,一般而言,大部分病人可能接受完全切除手術,假如癌腫的面積較大,則可能需要由整形外科專家協助,修復手術後的傷口及疤痕。如病情許可,也可採用化學藥物療法或放射治療。這類癌症雖然常見,但只要及早治理,其完全康復率甚高。

發熱器具使用正知

電能發熱用具應放置在距離身體一公尺或以上位置,以免熱力過於刺激皮膚。用具的溫度設定可較體溫稍高,約以攝氏四十度或以下為佳。另外,暖包、電熱氈等切勿直接接觸皮膚,應以毛巾包裹後才使用,而暖包更應每隔數分鐘轉移至其他部位,別久置於同一位置。暖包的溫度最高不應逾攝氏五十度,且敷數分鐘便應移離皮膚一會,勿讓熱力持續積聚。以上保暖品使用過程中皮膚若感到熱、痛或癢等感覺,便應立即停用,以及可用毛巾凍敷來降溫、舒緩。不過,一旦長出火逼性紅斑,即使進行凍敷也於事無補。

防患良方

  ● 多穿保暖衣物,減少使用發熱保溫器材。
  ● 用保暖品前先塗一層乳液保濕,或可增添皮膚保護能力。
  ● 使用暖爐、熱水袋、電氈及暖包等用品時,注意控制溫度,以免灼傷。
  ● 灼傷可於數分鐘內出現,即使皮膚未長出紅斑,只為顏色變深,亦應立即停用。
  ● 睡覺期間不宜長開電暖爐,使用電氈應隔着薄被,於入睡前關掉電源。
  ● 長者、感覺神經較遲緩人士及糖尿病患者,不宜使用直接接觸皮膚的熱敷用品,以免灼傷。
  ■暖包、電熱氈等切勿直接接觸皮膚,應以毛巾包裹後才使用。
  ■長者、感覺神經較遲緩等人士,別將熱敷用品直接觸及皮膚。
  ■一旦發現疑似鱗狀的紅繭,應馬上求醫。
  ■麵包師傳、廚師等均屬高危族群,工作時應穿上保護衣,並多加留意自身皮膚變化。
  ■若皮膚已出現網狀紅斑,應別再接觸熱源。

******

資料引自 : http://hk.news.yahoo.com/%E4%B8%8D%E7%95%B6%E4%B9%85%E7%94%A8%E6%9A%96%E7%88%90-%E9%95%B7%E7%B4%85%E6%96%91%E8%AA%98%E7%99%8C%E8%AE%8A-223000691.html

文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電視經銷商要求循環播放,用神曲吸引顧客,營業員林靜卻有了心理綜合徵,每天都硬著頭皮去上班。

《江南style》火爆全球,對於普通人來說,一天聽三四遍可以提神,對音樂發燒友來說,聽二三十遍也沒有什麼。但如果讓你每天聽100遍以上,而且都是100分貝以上的聲音,你會不會抓狂?

 

在南岸某大型超市上班的林靜最近就為這首神曲心煩,她所在的賣場,每天循環播放播放《江南style》上百遍,搞得她噁心煩躁。

一天要聽上百遍

前日晚上7點,重慶晨報記者見到林靜時,她正和兩位朋友,坐在六小區的王五火鍋店吃火鍋。她的朋友張薇笑著說,“剛才旁邊有桌客人用手機放《江南style》,她一聽到,就馬上喊換個位置。”

林靜在南岸某超市的電器專櫃負責賣電視機,已經有兩年時間了。根據經銷商的要求,賣場一般要將電視打開,讓客人看一些高清畫面,有時還會放一些電影或是足球比賽。林靜說,雖然有些吵鬧,但是聲音都不算大,可以接受。

大約20天前,她的噩夢開始了,賣場裡,一個品牌的電視機,放起了《江南style》。“其實我一開始比較喜歡這首歌,覺得動感十足。”林靜家裡電腦上也下了這首歌的。但是令她沒有料到的是,這首歌一放就是一天,而且是唱完了,又循環播放。林靜估計,起碼光是這一天,自己就听了上百遍。

 

她想躲也躲不掉

一開始,她以為是經銷商方面忘了換碟了,可沒有想到“可怕”的事情還在後面。第二天,這個品牌的電視,繼續播放這張碟,還是只有《江南style》,加上兩個音響助陣,音樂響徹整個家電專區。林靜由於工作原因,想躲也躲不過。

林靜說,超市要求,營業員不能夠戴耳機上班,自己只有硬著頭皮去上班。

賣場:是為了吸引顧客

昨日下午一點半,重慶晨報記者來到這個賣場,果然如林靜所說,一台大約32英寸的電視機,正在滾動播放《江南style》,電視旁邊,就是兩個“大喇叭“音響。半個小時內,《江南style》完全是不間歇地滾動播放,連記者也被迫聽了六七遍,覺得耳朵鼓膜都有點生疼,再聽到此歌時,就沒有什麼愉悅感了。

在旁邊書籍區專心看書的一位老人說:“是有點吵,不過看書看進去了,也沒有什麼。”在隔壁飲料區選購的一位中年婦女認為,“剛才從那邊過來,太吵了點!“該賣場一位負責人表示,現在是電視機銷售淡季,這都是應經銷商的要求,循環滾動播放的,以求吸引顧客。(林靜為化名)

網友議論

重慶晨報記者了解到,《江南style》中五個音節的核心節奏重複了100次以上,這個節拍數和慢跑30分鐘以上呼吸急促的心動數幾乎一致。

微博網友“紀如華”:到哪裡都能聽到江南style,耳朵長繭,網上各種版本層出不窮。神曲這種東西,聽幾遍就ok了,聽多了真心煩啊。

網友“索女“稱,昨天半夜三更,我弟的手機鬧鐘響了,超大聲的江南style,我一直在床上煩得翻滾。

專家說法

高分貝音樂聽多了會煩躁頭痛

重慶心理諮詢專家朱美雲認為,就算是再動聽優美的音樂,最初開始聽的時候,可能還有愉悅感。但是如果連續不斷地聽,而且是高分貝的,一樣會讓人感覺煩躁,相當於是“噪音“。長期下來,不但會對聽力有影響,也會在心理上產生煩躁、疲倦,生理上表現為頭痛、噁心想嘔吐的症狀,從而形成一種心理綜合徵。

朱美雲建議,林靜如果無法更換環境,最好的辦法,就是建議超市停止播放此“神曲“。

******

資料引自 : http://jiankang.cntv.cn/20121115/100048.shtml

文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厭食症(或稱神經性厭食症,學名:Anorexia Nervosa)是一種進食障礙類的精神疾病,屬轉化症的一種,因心理上的長期困擾不能消除,轉化為嚴重的食慾不振,結果導致營養不良而影響健康,甚至死亡。

然而「Anorexia」字面上的意思是沒有胃口,但其實厭食症的患者並非是失去胃口,那些因飢餓而感到痛苦的人,仍然會強力抵抗它,所以極度的體重減少才是最顯著的,換言之,這是故意對進食做限制才達到的。

患者對自己的身體形象產生不正常認識,擔心發胖,厭食症患者除體重急遽下降之外,患者對食物極度厭惡,先是忍著飢餓不吃食物,後來變成食物當前也不會感到飢餓,甚至被勸進食物之後,也會以自行引導的方式,將吃下的食物嘔吐出來。

此時,患者已經由厭惡食物演變為恐懼食物了。其臨床表現為用自願禁食、引吐、服用瀉藥等藥物、體育鍛煉等方法過度追求減輕體重,甚至在明顯消瘦的情況下還認為自己太胖。

第四版《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將其分為兩類。限制型患者主要靠禁食和鍛煉,暴食引吐型患者為間歇出現暴食,然後又用各種方法降低體重。

厭食症是精神性的疾病,又稱心因性厭食症。這種疾病跟大腦中的神經傳導物質失衡,以及患者本身的自我形象概念偏差有關,容易發生在青少年時期(13-18歲)。

發病之原因常伴隨著壓力事件,例如突然接下重任、離家念大學、準備聯考等。心因性厭食症的病程與結果相當不一 致,有的在單次發作之後完全康復,有的在體重恢復正常之後又再度發病。長期之死亡率大於一成以上,死因多半為飢餓、自殺、或者電解質不平衡等。

患者分佈 : 厭食症近年來有漸增之趨勢,其發生在女性為90-95%,特別是在已開發國家的高社經階層人士當中,通常發生在10到30歲的女性,平均發病年齡是17歲。 但在臨床上,偶爾會發現男性或學齡兒童個案。此外,某些特殊行業的人和面臨高度競爭性及較高工作壓力的人,如運動員、醫科學生、芭蕾舞星等,得病的危險性會增加。

病因 : 早期厭食症被認為是心理因素引起,後來研究才發現其複雜性。

1.生物學理論:過去認為決定動物是否進食的中樞是腦部下視丘,下視丘中的腹中核(飽食中樞)及側核(餵食中樞)發出訊號決定進食與否,後來發現許多腦內神經傳導物質對飲食行為有明顯的影響,例如厭食症病人腦脊髓液中的血清張素(serotonin)較常人低。

2.社會學:西方社會強調瘦才是美,造成婦女普遍對自己的體重不滿意。

3.心理學:許多厭食症發病是在青少年,特別是女性,通常父母對他們都有高度的期待,因無法達成期待造成挫折,失去自尊與自信,轉而以飲食的控制來彌補內心的不足。
在家庭及感情上受到和身體胖瘦有關的壓力。

症狀

1.生理方面:

瘦弱無力、無精打采、臉色蒼白、畏寒、掉髮、便祕、骨質疏鬆、貧血等,程度嚴重則會導致胃腸功能衰竭、心臟和腎臟功能受損,最後有可能會死亡。
拒絕維持該年齡和身高應有的最低正常體重,導致體重下降比預期體重低15%;或者在成長期不能增加其應增加的體重,導致比預期體重低15%。
在女性病人預期有月經進行下,至少連續3次月經不來。
性激素分泌失調。

2.心理方面:

患者對身體形象的認知有所扭曲偏差。不滿於自己的體型,因而產生求美多於健康的錯誤節食觀念。
即使體重已經過輕,但個案仍強烈害怕體重增加或變肥胖。

3.社會方面:
因職業關係必須長期保持苗條,如演員、舞者、模特兒、騎師、摔角選手等有都較高的罹患率。
沮喪、情緒化、缺乏耐性、不喜與人交談、交往。

治療方式

認知行為治療:
認知行為治療是厭食症與暴食症的治療良策。
認知治療是利用會談方式,以生活中的環境做自我評估,使病人逐步了解飲食與低自尊之間的關聯並且加以澄清修正。厭食症與暴食症個案最常見的錯誤認知很多,例如「以偏概全」,認為自己唯一可以紓解壓力的方式只有吃東西;或者「過度敏感」,認為別人都在批評她的體重;或者「過度推論」,認為自己上個月胖二公斤,如此一年會胖二十公斤以上。認知治療就是逐步修正這些錯誤認知。
行為治療:
讓病人在治療過程中,學會自我肯定及更多的社交技巧,並接受放鬆訓練以逐步修正個案對「吃」本身的焦慮,也就是從小量、規則飲食開始,挑選個案喜歡的食物、較不會敏感的食物,再逐漸增加量及其他食物。
心理治療:
由於厭食症個案最困難處在於個案經常缺乏動機,暴食症雖然有動機,但是挫折忍受力低,不能接受非立即見效的治療,所以心理治療通常不易進行。
藥物治療:
厭食症的藥物治療中,會使用抗癲癇藥、鋰鹽等藥物。

嚴重的患者必須要在醫院留醫,強迫患者進食,以保存生命,不致因缺乏營養以至死亡。

*****

 暴食症(或稱貪食症)

是一種精神上的異常,患者在生理上並不需要進食,但心理上卻有長期飢餓的感覺。還有他們對自我的評價過度取決於體重及身材,因此非常害怕肥胖,但卻又有食物成癮的現象。大部份的病者是中上階層的少女及年輕女性,且多為長期反覆在減重的人。 只要在三個月或更長的時間中,有一個星期內2次以上的暴食和清腸動作,就屬於暴食症。

病徵 : 症狀為定期的暴食和清腸,且往往利用嘔吐、瀉藥或利尿劑來防止體重增加。暴食症患者在暴食時期,常偏愛高熱量的甜食,一但開始暴時之後,便無法控制食量。在暴食的瞬間感覺非常快樂,過後卻又感到非常憂鬱,便又開始進食,形成暴食期和禁食期互相循環的過程。

相同

厭食症與暴食症,這二個疾病同屬於飲食疾患
患者都會相當在意自己的體重、身材、形象。
大部份的病患者有感情問題或情緒上不穩。

差異

表徵:厭食症外表會偏瘦,且是極端的瘦,暴食症則是瘦、胖、中皆有,所以厭食症一看就可以看出,因為他們的體重通常低於標準體重的85%以下,例如:標準體重50公斤的人,瘦到42.5公斤時還嫌太胖。

年齡:厭食症通常發生在10到30歲的女性,平均發病年齡是17歲。暴食症發生的年齡比厭食症的年齡稍晚。

治療

藥物治療:多用控制中樞神經的藥物來治療,而抗憂鬱劑通常是最佳選擇。

飲食控制:養成一日三餐、營養均衡的飲食習慣,避免在兩餐之間吃零食或高脂、高糖的食物。另多吃高纖維食品能幫助食物通過消化系統,而減輕對輕瀉劑的依賴。

心理層面:鼓勵患者接受其體重和身材,找出情緒壓力的來源 ,並強調正確的飲食觀念。

伴隨疾病

主要的併發症來自肥胖的問題,肥胖可能帶來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的問題,長期下來就會因粥狀動脈硬化而增加心血管疾病及中風發生的機會。

******

強迫性暴食症

病徵 : 強迫性暴食症的患者長期攝取大量的食物,且他們進食與飢餓感無關。強迫性暴食症的患者進食速度相當快,常常避開他人獨自禁食,直到吃不下為止。

差異 : 與貪食症患者大不相同的地方在於,強迫性暴食症患者在暴食之後也會有罪惡感,但並不會強迫自己節食,也沒有催吐行為,或是強迫自己過度運動,也沒有厭食的表現。

併發症 : 據統計,約有十分之一的厭食症患者會因為併發症的發生而導致死亡,極度的厭食會使心肌細胞變小,同時造成體內電解質的不平衡,兩者都可能引發心率不整,心率不整是厭食症患者猝死的最主要原因,體重極度減輕所帶來的情緒低落及憂鬱,引發自殺行為,也是厭食症患者死亡的原因之一,此外,長期營養攝取不良會造成荷爾蒙分泌失調,帶來停經、不孕、骨質流失、以及生長發育不良的問題。

注意事項 : 暴食症患者過去不一定會有厭食症,可是厭食症患者時間一久,約一半的人會變成暴食症,因為厭食餓太久了,就會非常想吃而得到暴食症,吃了之後又會有罪惡感,於是將吃的東西吐掉,所以暴食症除了暴食又有清瀉。

諮詢網站

國家網路醫院 http://hospital.kingnet.com.tw/
Uho悠活健康網 http://www.uho.com.tw/clinicmap.asp

 

資料引自 : http://content.edu.tw/wiki/index.php/%E5%8E%AD%E9%A3%9F%E7%97%87

文章標籤

文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毒男,是一個次文化用語,指欠缺異性緣的單身男性,因與日語「獨男」(日語漢字:独男,即「獨身男性」)發音相同而得名[1]。據傳源於日本的2ch,網友把「獨男板」戲稱為「毒男板」,後來就指具備一些不受異性歡迎特質的男性。

這詞語隨著2005年日本跨媒體作品之一《電車男》的流行而開始在香港普及。香港主流傳媒較喜歡以「電車男」去代表相同意思,台灣則較愛用「宅男」。

「毒男」一詞出現後,亦出現指女性的「毒女」,但在香港尚未普及。毒男的形容詞為「毒」,如「這樣打扮好毒」。有時毒男會被形容為「中毒」,如「你中毒了」、「快去解毒吧」。

這個詞先在日本網路討論區2ch的「獨身男性板」出現,由於日語「毒男」與「獨男」同音,網友把該板戲稱為「毒男板」。不論在網絡或現實世界,「毒男」在香港網民的意思均十分模糊,常與御宅族、隱閉青年、雙失青年、動漫電玩迷等混淆。

在香港的網上罵戰中,「毒男」的定義更得以茁壯成長,廣義包括:沒有自信的人、沒有個性和內涵的人、不懂浪漫的人、未曾拍拖的人、愛上網的人、內向的人、樸素節儉的人、不愛外出玩樂的人、社會地位低的人、無錢的人、愛看動漫的人、批評港女的人、甚至是自己討厭的人、與自己有不同意見的人。

「毒男」或「電車男」的濫用程度,可媲美另一香港網絡術語「港女」,甚至有超越之勢。而它已變成了網民常用的虛詞之一。

「毒男計分表」,2007年由高登討論區網民Tsumori編製,列出23項日常生活行為,以底分1,000分計,每有一項「毒男」特徵扣200分,若分數達負3000分就是「超級毒男」,「扣得越多者,中毒越深」。

不少人質疑此「毒男計分表」是港女的惡毒陰謀「無非想天下男兒都成毒男」。《蘋果日報》網聞版更報導此計分表。

「毒男計分表」內日常生活行為項目 :

經常連續兩日同一件衫
行路寒背、閃縮
不夠膽獨自進入高級店舖
喜歡參加網聚
ACG迷
身高不足160厘米
與朋友間的話題總是圍繞電腦技術
怯於約會女性
帶殘舊水樽上街
穿又殘又舊衣服外出
衣服多是母親購買或與母親同購
絕大部份朋友都是從網上認識
年年自己一個人過生日
失業或失學逾三個月
月薪不多於6,000元
反應勁慢
口齒不清
頭髮亂得日日似打風
眼鏡彎曲、多污漬

與毒男或港男有關的事件港男問題,於星期日檔案「港男/港女」中被深入探討,引起網民熱烈討論。

http://www.youtube.com/watch?v=xb3d0Q2KzOc

http://www.youtube.com/watch?v=wrIS9W_jNu0

http://evchk.wikia.com/wiki/%E6%AF%92%E7%94%B7

文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痣就生理健康而言它是一種疾病的反射,暗喻著過去五臟六腑的病灶所在。所謂:「外內之應,皆有表裡」,熟悉臉部與五臟六腑相對位穴的關係,便可從臉上的痣去判讀人的健康與暗疾。

其次痣對流年休咎也有著深深的影響,因為痣的形成會如同天線的功能一般,無形中會發出一股信號,也會接收一股磁波,若有這樣的認識,對於痣在不同的宮位所引發出的吉凶問題,便會有進一步的瞭解。

相痣判斷法 : 天有不測之風雲,人有旦夕之禍福,是指天不得時則日月無光,地不得時則萬物不生, 水不得時則風浪不靜,人不得時則利路不通,痣不得時則色澤不亮,是以天有日月,人有面痣。

痣有善惡,命有優劣,生於先天良辰,必獲得後天善痣,該人必定幸福無疆,反之面無善痣, 命運變為災禍,蓋痣者應看其部位、大小、色澤等均應以為參考,始得判斷其善惡。 又云:「善痣留身總是吉,惡痣住體百般凶」。天有五星,痣有色澤,天清星即亮,痣明色即澤,何況人若生於吉時良辰, 由所生之痣可表現其善,而在凶日生人,由所生之痣,亦能表現其惡也。

「媒婆痣、三八痣、愛吃痣」,各式各樣的痣只要長在臉上,隨著長的部位不同,常被賦予誇張或搞笑名稱,讓人覺得很尷尬,加上醫學上一再警告可能會產生病變,都讓現代人欲除痣而後快。站在純醫學觀點,痣變成皮膚癌的機率並不高,但仍有可能有癌症病變。

如果痣變大、變形、變顏色時,醫師會建議切片檢查,斷定是否有惡性變化;若檢查結果有惡性變化時,醫師會建議全部切除。

以痣相論吉凶,這是老祖宗生活經驗中偉大的發明,信者恆信,不信者恆不信,但不管你信與不信,它確實是一門奧妙神秘的學問,很值得我們再更深入的去分析探討。

痣相看健康 : 一提到痣相,很多人就會聯想起面相運程,細看身上的痣而推測其運程或性格。而在醫學角度,一樣有「痣相」,不過就為健康。要看墨痣是否健康,最主要是要觀察四點﹕
1. 墨痣的外形是否對稱
2. 墨痣的邊界有否不規則
3. 有否呈混合顏色,例如黑墨中突然帶白色
4. 墨痣的直徑有否大於六毫米 圖解面相術│痣相│女臉部痣

相痣兇吉與健康

面相學上有所謂:「面無善痣」的說法,也就是說:痣在臉部隱密的地方少數尚可稱之是善痣,若痣露在臉上明顯可見者則多為惡痣見常。臉上的痣要如何區分好或不好?這得看痣的顏色與光澤作分別,痣的色澤如果是朱紅或漆黑而亮是屬於好痣,表示著曾經病變的生理器官經調養已經痊癒,目前已無大礙,並提示著痣所在部位的流年運程,不減反強,有這類的痣,反而是吉相之徵兆。

臉痣所表示的吉凶
面無善痣方為貴
圖解眉相
女性的唇形
手相進階篇

身上長了幾個痣,大的如黑豆粒,有的還痛癢,好出血。是不是應該手術切掉?痣的最大危害是癌變,所以,凡具下列特徵的痣,應早除掉:

長在易磨擦的部位的痣可能有較高幾率轉為惡性﹔
陽光或紫外線更可能增加痣發生變化的機會,因而長在明顯暴露部位的痣最好要去除﹔
腳底的痣是黑色素瘤好發部位,四肢末端的痣許多是惡性的﹔
有些痣有下述的變化,如痣突然長得太快、發炎、潰爛、容易出血、顏色不均勻、範圍越來越大,或是觸摸痣附近區域可發現局部腫塊等,就應趕快就診。起碼應去看醫生。目前去痣的方式通常包括化學腐蝕法、電灼、激光、美容手術等。切下來的痣最好送去做病理檢查。

其實墨痣人人都有,平均分散於身體各處。有些痣是先天的,有些則是後天而來,不少人都會嫌身上的墨痣影響外觀或運程而去脫痣,但摒除外表因素,墨痣的黑色素細胞是可能影響健康的,尤其生長於身體的某些部位更是常見患皮膚癌的源頭,要多注意。

http://www.uboyz.com/face/

文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足部生理學

自人類在地球上生存開始,因不斷演化進步,最後用站立兩腳來行走與支撐身體的重量,造就了得天獨厚雙足行走的本能,並且能進行長時間的站立,行走及各式各樣的移動方式,更區別了人類與動物的最大異之處,孕育出今日人類特有的文化及文明。

人類的足部構造

就人體全身的器官分佈來說,腳佔據了我們身體四分之一的區域,由五十二塊骨骼所構成,而其內部結構分佈了許多肌肉、肌腱、關節和韌帶及骨頭等精密的結構,如此才能完成行走時一系列複雜的動作。其中腳的後半部有七塊足跟骨,這些足跟骨藉由韌帶牢固地聯繫在一起,主要是發揮支撐體重及保持身體平衡的作用,使行走時可順利地移動。

足跟骨連接五跟並列的蹠骨,這些蹠骨能些微地開合,而腳尖部份由五跟趾骨組成,腳拇指有兩塊,其他的腳指都是三塊,共計十四塊,主要有保持身體平衡和走路時能抓緊地面以及輔助腳向前邁進的作用,如此藉由各個部位相互複雜密切的結合才得以鞏固足形。

人類足部結構之應用

當人運用兩隻腳站立或步行時,足部的生物力學可說是相當複雜的,必須先藉由足部的骨骼、肌肉、韌帶,以及足底軟組織形成一個適應力極佳的吸震結構,來吸收行動或跑步的衝擊力及承受身體的重量,以維持安定及和諧。

為了站立及行走,人類各骨骼肌肉必須發育的相當發達,除了藉由90%的骨頭與韌帶、筋、肌腱、血管、皮下組織和皮膚的組成來進行外,足部更可藉著有大小不同的肌肉,來收縮和放鬆形成槓桿原理,再依據腳上的微血管動作與各個功能不同的肌肉組織接受神經、脊椎、大腦控制,彼此協調合作及密切聯繫,才得以進行產生人類站立及步行所需的穩定度,藉以進行站、坐、跑、跳等各項微妙的複雜活動。

另外,雙腳被譽為人類第二個心臟,除了方便了我們進行各項活動,由於腳距離心臟最遠,位置最低,在透過腳部運動時,充分地運用到足部肌肉運動,使腳肌肉的血管收縮、舒張而產生靜脈機能,能協助血液流回心臟,因此能促進血液循環,增加心肺方面的功能,加強腦部活動,因此雙腳若能正常的發育,使我們可以行走自如,自然對身體有很重要的幫助。
探索人類『兩腳』站立行動本能的秘密

足下的三個足弓

首先來瞭解人類如何應用足下三個足弓發揮足部生物力學的兩腳行動本能,人類的足底部必須承載身體所有的總重量,為了配合步行及適應各種環境所需,人生下來在小小的兩隻腳掌鷲擁有52塊骨頭及眾多關節,筋肉的連結也特別複雜,讓我們每個人都可以自由的做到走、停、跑、跳、轉彎、後退、著地等動作。腳的前端部分與後面部分間形成三個足弓,則為因應身體重量與地心引力所帶來強大壓力之『結構性避震』設計。足弓的形成除了有助於人類在直立行走時穩定步伐,還可使得站立時保持平衡,減少衝擊力對人類的影響,進而進行跑、跳等各項活動及適應環境。

人類的足弓在幼童時期,伴隨著年齡逐漸的發育,以及日常生活中的一切活動環境不同,對足底產生刺激訓練,腳部足弓才慢慢的發育成型。如兒童扁平足等一些足部問題,也會因足弓的有效建立而有所改善。所以兒童成長時期對足弓的發育過程特別重要,必須適時的給予刺激,才能夠讓足弓健全地發展成長,而產生三個拱型結構性足弓,而每個人的足弓也會因為一些先天或後天上的因素而形成不相同足弓狀態,而且其足弓的長度、高度、角度也會因此而有所不同,這也是各種足部症狀的基本形成原因。

足弓的介紹

一、 第一個足弓:內側足弓位於第一蹠骨和後足跟之間。這個腳弓的高度各人不同,大致分為:(1)低腳弓(2)高腳弓(3)扁平足。

二、第二個足弓:第二個足弓構造位於第一蹠骨部和第五蹠骨根部之間,由第二、第三、第四蹠頭都浮起來形成拱型,即是我們所稱的橫弓(蹠骨弓)。

三、第三個足弓:外側弓構造位於第五蹠骨根部及後足跟之前。

藉由這三個拱形結構的幫助,使我們走路時的重力及地面反作用力將大為緩衝減弱,而且使得行走時重心能順利移轉到各正確位置,產生身體的平衡性,以利各種行走運動所需。

人類足弓的運用

當人用兩隻腳站立或行走時,主要是靠雙足下的拱型構造來平衡支撐身體,藉由這些足弓構造的相互平衡才得以安定站立,這些足弓構造具有避震、彈性及發條的作用,可以吸收衝擊力,分散重量,幫助身體完成站立、走路、跑步等動作。隨著這些足弓拱型構造的發展方向,來進行站立或行走時重心的移轉及地面接觸,增加腳部的彈力,產生身體的平衡性,最後順利地往前行走或站立。

不良足弓所帶來的影響

因足弓的高低與角度的大小直接影響跑步與跳躍的能力,上述的三個足弓若是在成長時期發育不健全,除了會使可以安定站立姿勢、支撐身體、移動及作跳躍動作時扮演緩衝力的凹陷處和腳部內側弧度形成越來越慢,還會造成拇指彎曲、小指翹起,漸漸的無法使用而萎縮。然後可能導致更多病症的發生,像扁平足或開展足、內反足、O形腿及X形腿的情況發生。另外過度的疲勞或體位過重及持續穿著不適合的鞋子或穿著不具腳弓支撐力的鞋子,都會導致足弓發育不良,或長期壓迫至使結構受到破壞。導致行走時重心無法順利移轉到各正確位置,影響腳部的活動,甚至影響到腿部的發育,及造成腳的疾病的發生。還有如腰痛、胃腸病、肩膀酸痛、心情煩悶等疾病發生,也可能是足弓發育有偏差,導致人體骨架結構排列不正確而壓迫相關神經系統,影響各器官正常功能之運作。

所以,若是腳部足弓發育不全,建議尋求專業單位利用電腦檢查診斷及個人化設計足弓墊以達到矯正、吸震、分壓的效果。或選擇一雙具有物理學和病理醫學的角度去設計、製造,並且符合人體工學的鞋子,如此雙向配合,才可能加以改善及恢復原來已受到破壞的拱型構造,使腳址產生自然運動,使足部輕鬆自由呼吸,使行走起來更輕鬆、更省力。

扁平足 Foot Health 足部健康 > 扁平足

扁平足俗稱「鴨母蹄」,指足部在站立或踩地時,內側縱弓塌陷或消失,足底因而變得扁平,甚至平貼近於地面。

【扁平足與足弓的關係】

人類的腳底有三個足弓,形成一個拱形的結構,提供適度的彈力和扭力,在行走或跳躍時,可緩衝腳部所受的地面反作用力,達到吸震的效果。還有分散承重的功能,可將身體的重量平均分散到腳底各點,讓我們得以站立時保持平衡穩定,行走時重心能順利轉移到各正確位置,讓我們能隨意地進行各種跑、跳活動。

其中的「內側縱弓」位於第一蹠骨和後足跟之間,由五塊骨頭所形成(第一蹠骨、第一楔狀骨、舟狀骨、距骨、踵骨)。所謂「扁平足」,就是指舟狀骨向下移位,造成內側縱弓塌陷,在踏地時內側縱弓消失,後足部也會呈現「外翻」的現象。

足弓的成長過程

從出生到兩歲的幼兒,腳底脂肪甚多,韌帶比較鬆弛,所以這個階段的足弓並不明顯。而在滿兩歲到八歲之間,隨著孩童運動量逐漸增加,足底壓力也跟著增加,再加上粗動作的發展、生活經驗及環境的刺激,肌肉力量會慢慢成熟,足底筋膜慢慢地呈現彎曲,形成所謂的「足弓」。

【形成扁平足的原因】

先天因素:先天性跗骨黏合、韌帶鬆弛、肌肉張力太低,或來自遺傳。

後天因素:

1.在孩童時期足弓缺少刺激,腳部的肌肉、韌帶缺乏鍛鍊,力量不足,造成足弓發育不良。幼童太早穿鞋,或者長期穿著不合適或不正確的鞋子也容易造成扁平足。

2.後天性的成人扁平足是指足弓原本正常但是因為許多不同的因素而造成次發性足底足弓消失,這些因素包括後脛肌腱功能失調、類風濕性關節炎、中足關節炎、骨折、神經肌肉不平衡或腫瘤等造成,其中以後脛肌腱功能失調為最常見,它是後脛肌腱本身退化或斷裂造成足弓逐漸消失。或長時間站立、搬抬重物、過度的舉重和跳遠,及外傷、發炎、神經麻痺等,也都會造成足部生物力學異常,而形成扁平足症狀。

【扁平足相關症狀】

1. 兒童時期:扁平足的小朋友多半沒有症狀,只是會出現足弓塌陷、走路容易跌倒、腳部容易疼痛疲勞、腳跟外翻、走路內八或外八、鞋跟內側比外側磨損快等。

2.青少年期:扁平足的併發症通常是在青春期以後才會發生。由於體重和活動量的急遽增加,使得足部的軟組織反覆地受到過量的負荷,同時因為足弓塌陷,易造成腳底的血管和神經受到壓迫,使足部產生疲勞感。足部韌帶的過份拉扯,經常會發生慢性足部肌肉拉傷、肌腱炎、足底筋膜炎、蹠痛、小腿痛及膝蓋疼痛等併發症。另外不對稱的扁平足在站立時容易導致長短腳,因而造成骨盆不正,更會進一步惡化成為脊椎側彎。扁平足除了多會附帶患有腳踝及步姿的毛病,還容易造成足部有不正常的內旋動作,站立時感覺到身體的重量集中在雙腳的內側部位,腳後跟的跟骨往外傾斜等,同時後足部會呈現外翻的現象,而造成外翻足。

3.成年及中老年時期:足弓原本正常但是因為許多不同的因素而造成足弓消失,在糖尿病、高血壓、肥胖、足部內側曾受傷或手術等族群中比例較高。患者開始時在足踝內側疼痛、腫脹,尤其活動時明顯疼痛、無力,然後慢慢足弓開始消失,無法從事一些先前的運動。

【扁平足的分類】

柔軟性扁平足:絕大部份的扁平足在站立時內側縱弓塌陷,而懸空不負重時,腳弓又會重現,此屬於柔軟性扁平足。

堅硬性扁平足:有些腳本身具有先天性異常,如跗骨黏合,或一些神經肌肉毛病,如腦性麻痺等,不管站立或懸空均呈扁平,屬於堅硬性扁平足。

【如何避免扁平足發生】

1. 在幼兒發育成長階段,應該多給予鍛鍊足部肌肉、韌帶的機會。平時盡量減少穿鞋的時間,讓幼兒在家多打赤腳,如能光著腳ㄚ子在草地或砂石地上玩耍更好。

2.多做跑、跳的動作,如跳彈跳床、跳繩、跳房子等彈跳的遊戲。使肌肉和韌帶得到適度刺激,才可以使足弓得到良好的鍛鍊及發展。

3.避免體重過重或做過份承重的工作。穿著合適的鞋子,最好選擇有功能性的專業矯正鞋弓墊,以支撐足弓將不正確的足部骨骼排列回歸正確位置,預防勝於治療。

【如何治療改善】

1.觀察:二歲以前觀察即可,大多數幼兒生理性扁平足會自然恢復。

2.穿矯正足弓墊或矯正鞋:兩歲至八歲是足弓的發育期,也是治療扁平足的黃金期。兩歲以後的兒童如果有扁平足的情況應儘早給專業的醫師評估,如屬中、重度的扁平足,尤其是踝關節有外翻變形或有腳痛症狀的小朋友,可用矯正足弓墊配合治療,誘導足弓的發育,提供適當的足弓支撐,減輕足部內側的壓力,使其足部回復到正常情況下生長。八到十歲以後,雖然腳部的關節已較成形但還是有良好的矯正空間,仍需使用矯正足弓墊,改善其異常的足部行走步態,避免進一步的傷害變形,降低及預防扁平足所帶來的腳部疾病。

3.物理治療:若是疼痛情況已經影響到日常生活,可藉由物理治療,或是藉由肌肉訓練、復健、運動治療,來改善疼痛的情況。

4.手術:若有嚴重的畸型或有結構性扁平足,可請教專業醫師評估手術的必要性。但手術重建後還是須要一雙專業矯正足弓墊,協助手術後足部骨骼維持在正確位置,為手術效果加分。

扁平足也是一種生理上的缺陷,就好像視力有問題,要配戴眼鏡,牙齒咬合不正,要做齒顎矯正,不要因初期的病徵沒有太大的影響,就掉以輕心。只要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就可避免往後源源不絕的相關病症的產生。給我們的雙腳多一點關心,為我們自己和家人的健康把關,輕鬆愉快的走出歡樂的人生。

認識高弓足

所謂的高弓足是指站立時,可以感覺到身體的重量大都集中在雙腳的前、後端,而腳背上的韌帶過緊或骨骼變形,導致跟骨與腳趾間的足弓弧度逐漸變高,且腳後跟的跟骨易有向內傾斜的現象,導致外側的鞋跟磨損嚴重,因腳底內側的足弓較明顯及異常過過高,又稱「空凹足」。

通常目視高弓足的人雙腳時,其足弓內外側有明顯的足型拱高情形,而步態上容易有足外八情況及腳趾後縮的情況發生,容易造成腿部肌肉的疲勞,行走時,因足跟骨向內翻轉,易引起肌腱拉力的不平衡,而有重心前傾之現象,由於高弓足經常會有不正常的外旋動作,足部明顯缺乏穩定性,使足底壓力分布不平均且集中,造成足底壓力局不集中於腳後跟與前腳掌,因過大的壓力而行成病變,另腳底肌腱拉力不平均,使其在走路、站立及跑步時感到横弓疼痛、足底筋膜抽痛等行走困難狀況,時間一久甚至對足部造成不良的影響。

另外高弓足也容易伴隨產生肩頸痠痛的現象,甚至造成功能性長短腿、脊椎側彎、足底筋膜炎、蹠骨炎、腳底跟骨處及蹠骨處長繭及腳底韌帶容易發炎多項併發病症。而且因膝蓋骨向外側角度變大,造成膝蓋關節外側張開,引起膝關節病變,使得下坡及下樓梯容易產生疲勞和疼痛。

高弓足形成原因主要是由於先天性的遺傳或因肌肉虛弱、不平衡或攣縮及不正確的行走模式而導致的,且初期時大都不會覺得疼痛,甚至感覺行動很敏捷,但高弓足因身體重量分佈不平均,除了形成腳底容易長繭疼痛外,更因走路時,前足部容易外旋,腳底筋膜緊繃,穩定度不佳,關節部位較易產生角度過大的傷害,膝關節兩側壓力不平均,較易形成O型腿現象。

高弓足最困擾的地方就是外側腳弓部位沒有充分的支撐,穿著鞋子時腳掌心下面有空空的感覺,穩定度較差身體容易搖晃,而且較無法吸收由地面而來的衝擊力,而其行成原因是遺傳及行走時的步態,以目前醫學臨床文獻,在預防上沒有較受到認同的方法,幾乎都只能及早發現再加以治療腳正。假如在選購鞋子時,能將鞋子的吸震能力及穩定度列為購買時的重要參考指標,必要時選擇吸震材質較好的鞋款以減少衝擊力,修正平時的行走模式,也是避免成為高弓足的方法之一。

由於高弓足腳背很高的緣故,所以為了腳背部分,選擇鞋子的時候往往必須選比實際腳長大的鞋子,以配合過高的腳背,造成買鞋上的不方便及日常活動上的不便。

為了改善這點,必須將鞋子的腳掌部分墊高,以分擔身體的重量,同時小指側也要加入支撐性,使腳改往內側倒,這麼一來,因為身體的重量已經平均分配給腳底各個部位,所以高弓的情況就可因此獲得改善。簡單的說,就是要先了解自己足部結構或症狀在選購適合自己症狀,鞋底附有足弓墊的專業正確鞋子,才能真正改善高弓足的問題。

另外,疼痛情形嚴重的,還可配合使用腳正足弓墊,來改善疼痛狀況。控制高弓足部正常的外旋動作,減少腳底筋肉拉力不平均,則需要有足跟穩定功能的鞋弓墊。壓力分散,避免局部集中形成病變,慢慢地將足弓導回正確的位置,就必須藉由專業的足部腳正中心來做更近一必詳細的檢查和分析,及正確治療,或穿上可以修正腳步的鞋子,幫助減輕痛楚及改善步行。

因此,無論是扁平足、高弓足或是正常足,唯有先了解自己的腳型,並根據腳的動作和表現特徵,配合適當的足弓墊來做腳正,才可以徹底改善您的問題,並且輔助行走,另外再配合一雙合腳、且又能提供良好吸震功能、耐磨、耐穿、可對抗來自地面衝擊力的鞋子,才可以增進您的足部健康。

拇指外翻

拇趾外翻是指拇趾向外傾斜大於生理角度15度的一種畸形症狀,其主要病因為,位於大拇趾底部的關節脫位,引起大拇趾往外側彎,造成拇趾骨頭向外突出,除了會擠壓到其他腳趾,還容易因穿鞋而產生磨擦造成大姆趾關節內側或背側腫脹發炎,而突出骨的外側也容易形成厚皮及滑囊,造成腳趾永久變形,疼痛也就伴隨而來。其初期的臨床症狀為第一蹠骨頭部隆起處疼痛和腫脹、局部皮膚刺激所發生的發炎,甚至是表皮潰瘍,嚴重的更會令大腳趾可能與第二腳趾重疊,使翹起之腳指的腳趾肌力變弱,漸漸的站立時較無法維持平衡、彎曲及安定性而無法和諧地作各種動作,最後引起腳底的肌腱與筋膜僵硬、發炎及尖刺般的壓痛感,當整個腳底的疼痛感加劇,將使患者無法穿著鞋子,導致日常生活及步行走動都受到很大的影響。

主要形成原因

可能造成拇指外翻的原因可分為:先天因素與後天因素兩類。先天因素是由於關節、神經、肌肉等所造成的。例如:扁平足、遺傳及足底筋力的降低和不平衡等,使腳底機能降低,造成不穩定進而變形。後天因素則是因穿著不合腳鞋子所造成的,通常因穿鞋跟太高、過尖及過窄的鞋,使腳跟不易固定,對腳趾造成擠壓摩擦及壓迫,不但影響腳趾的伸展與活動,造成不適及疼痛,還會破壞了原本三個立足點的功能,而行走時全身重量落在足部前端,腳趾會因身體重量壓迫逐漸變形,就會造成拇指外翻的現象。例如:時下流行的高跟鞋、巫婆鞋等都是加速拇指外翻的最大原凶。

如何預防

平時買鞋時,應選購一雙讓腳趾有足夠空間活動的寬楦頭鞋子,以減少鞋面對腳趾所造成壓迫。另外正確足弓設計的標準鞋子,具備較強的吸震、減壓效果,讓你在行走時足部所承受之全身重量均勻分佈於腳底,不會因分佈不當而壓迫到腳趾,造成韌帶發炎、鬆弛,也是很重要考量因素。所以長期穿著不適當的鞋子來行走,便容易造成拇指外翻而引起發炎、疼痛。穿著目前市面上流行的尖頭巫婆鞋、厚底高跟鞋、足跟過高的鞋類,發生拇指外翻的機率就較一般人高。

如何治療改善

就症狀較輕者來說,在初期時只要換穿寬頭的鞋子、拖鞋,或藉由浸泡溫水及穿著有弧形的足弓墊或是改穿腳掌心部分有支撐設計的鞋子,來緩解站立及走路時將重心放在前腳尖的壓力,以減少腳指頭的負擔,進而矯正畸形,即可暫時緩和疼痛,限制趾囊腫進一步惡化。

如果症狀已經相當嚴重,而且疼痛的情形難以忍受,已經影響到日常生活,則需要考慮採用手術的方式或專業量身訂做的矯正鞋弓墊來減輕疼痛及不舒服的感覺,以達到骨頭重建及軟組織平衡。但手術後有可能發生傷口發炎、足部腫漲,或拇趾再度外翻等併發症,所以仍須詳細評估。

大拇趾外翻對成人而言是相當普遍的,目前何者是最佳治療方法仍然未有定論,建議有拇指外翻症狀疑慮者,應先至具有專業足部診測設備單位作徹底的足部檢查,以選擇最合適的治療方式,並根據病患疼痛的部位、畸形的程度,來考量、選擇改善治療的最佳方式。

長繭及雞眼

(ㄧ)形成原因及影響

腳底會長繭主要的原因是由於腳底單位面承受過重的壓力,而在腳板上形成厚皮。再加上不合腳的鞋子長期不斷的摩擦、壓迫,導致皮膚角質層變厚、硬化,產生壓痛的感覺,如果沒有適時將這些原因去除,久而久之便形成了死皮與硬繭。若厚繭長期不處理繼續受壓便會容易形成雞眼,進而造成行走不方便。

(二)預防與對策

初期當足部局部的硬皮增生,還沒有發生疼痛的狀況時,先換下那雙不合腳的鞋子,分散壓力的來源。然後利用溫水泡腳,使腳底的皮膚較柔軟,並使老化角質軟化,然後使用去繭的專用品如磨砂膏及浮石磨除厚皮的部份。但因為硬繭是由於足部的壓力分布不平均所造成,即使消除硬繭,一段時間之後還是會長出來,但若想根本根除雞眼,惟有穿正確適合腳的鞋子,或是使用具足部力學功能結構的腳正鞋弓墊來輔助,以正確分散腳壓減輕腳底單位面積所受的壓力。總之,選擇讓腳趾有足夠伸展空間的鞋子,避免選擇太緊或太鬆的鞋,並適用具吸收衝擊和減少衝擊力功能的腳正足具或鞋墊,且盡量避免穿太緊的襪子,才能提供足部一個較健康的環境。

什麼是足底筋膜炎?

(一)形成原因及影響

「足底筋膜炎」是足跟疼痛症候群中常見的一種症狀,足底筋膜作用主要是用來維持腳弓,使人類在行走時能承受體重的壓力,使足部具有彈性,來維持腳弓的形狀,才能吸收來自地面的反作用力衝擊。而足底筋膜炎最常見之臨床症狀為足跟底疼痛與不適,患者通常會先察覺到腳的內側及腳後跟處前約三公分位置的筋膜有刺痛及發炎現象,並且伴隨硬繭,甚至疼痛發炎的範圍也會由腳內側擴散至腳前掌,發生足後疼痛、跟骨骨刺(筋膜鈣化)與足弓疼痛的現象。

腳底筋膜炎的發生和過度步行、站立、慢跑、體重過重、穿著不適當的鞋子如高跟鞋等,或是結構方面足底筋膜不正常拉力所造成,例如扁平足、高弓足或長短腿、足跟肌腱過短等,因腳底筋膜受到過度的外來拉力迫使筋膜組織受到拉扯,導致筋膜對附著端之骨骼及其相連之組織產生牽拉及傷害,而造成筋肉被拉離骨頭,結果就導致痛楚或形成骨刺。當骨刺行成後,行走時,跟骨及腳底肌膜,會受骨刺的擠壓和刺激,不斷導致發炎引起疼痛,此時治療的困難度就大為提昇,嚴重的話會併發小肌肉縮短,而更加重蹠筋膜本身的拉力,使得蹠筋膜炎更加惡化,嚴重到無法步行。

(二) 預防與對策

足底筋膜已造成傷害的患者,首先要做的就是防止再發,除了要避免過度的步行及長時間的站立,或任何過度伸張的運動,並且穿著合適的鞋來改善症狀,而較為疼痛的患者可藉由伸展運動、超音波、電療、冰敷、消炎藥物注射、手術、雷射或經皮刺激數等物理治療,但臨床上多僅能減少疼痛較難根治。此外,患者可以在經治療消退後須針對足部不適的原因檢測,並依足部力學矯正設計專用腳正足弓墊,以增加足部舒適度,保護足跟,減低足跟走路的壓力,避免筋膜因牽扯所造成的傷害,來使疼痛逐漸消除。總之,儘早尋求專業的醫療服務,找出引致腳底筋膜過度拉扯的原因,然後針對成因加以專業方法來腳正,問題就很容易得到解決,並得以恢復原有的健康。

什麼是鎚狀趾?

(一)形成原因及影響

錘狀趾的產生是因為肌肉不平衡導致韌帶和肌腱不自然收縮,使得關節向下屈曲,最後腳趾頭彎曲成ㄑ字行形,如同搥子般的趾頭一樣,其行成的原因大都是因長期穿著不合腳的鞋子,使得腳趾頭沒有足夠的伸展空間,需常保持彎曲的形狀,長期受到壓迫而變形,而突出部位因磨擦造成疼痛的發生,嚴重的話甚至會脫臼,最後甚至必須藉由手術來進行治療。

(二)預防與對策

若是想要改善錘狀趾症狀,穿著正確的鞋子,對治療錘型趾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步驟,所以就必須選擇具有足夠高度及寬度的鞋頭的鞋子,以供容納已形成的錘狀趾,以便讓腳趾有足夠的活動空間,藉以減少和鞋子產生磨擦,而且最好選用鞋面由柔軟皮革製成,或是選用腳掌心部分有支撐設計的鞋子,以減少腳趾頭的負擔,或藉由專業量身訂做的腳正鞋弓墊來減輕疼痛及不舒服的感覺,並使受到壓迫部位的壓力能分散,使腳趾頭回覆到原來健康的模樣,因此建議有錘頭趾症狀的人,可藉由這些方式來控制錘型趾惡化的程度以及緩和前足的疼痛。

足與健康概念

傳統醫學上有許多臨床神奇療效的實例。不藉重藥物,只從腳部的反射區施於按摩刺激來治療疾病,是一種古老的傳統醫療方法與現代醫學解剖原理並不抵觸。我們身體有許多「経絡穴位」的部位與全身的健康有密切的關聯性,從這些「經絡穴位」區域即能治療及影響調理器官機能或改善不適之症狀,近年來足底反射區的學術應用研究發展,即受到東西方醫學界的重視。這種「足底反射區的治療」理念,在五千年前已被發現與運用,「腳底反射區」的理論即是其中之一,古老經驗記載上發現身體某些點或部位可以被利用來促進身體機能管道的順暢,增進血氣的循環,而維持或協助身體的健康恢復。

兒童足部發育不能重來

姿勢體態不良、行走運動不正確之情形,您的小朋友是哪一足?

骨骼發育異常易影響健康,父母親不可不注意。以臨床的統計,兒童足部問題就以扁平的足型是最常見,約佔六成,而生理性扁平的足型兒童有增加趨勢,若未及時予以腳正反轉,可能導致足部韌帶鬆弛,易造成不耐久走、運動能力不佳等後遺症。扁平的足型約佔六成,其次為姿勢不良、脊椎傾斜、內八及O型腿等。值得注意的是,六成的扁平的足型兒童中,有八成是生理性扁平的足型。據統計,八成的三歲兒童有生理性扁平的足型,隨著骨骼肌肉發展,若未及時調整,成年後可能導致膝踝關節不適、肩頸腰背緊繃、足底筋膜不適、脊椎角度易改變等。

較扁平的足型也是一種生理上的缺陷,就好像視力有問題,要配戴眼鏡,牙齒咬合不正,要做齒顎矯正,千萬不要因初期的表現沒有太大的影響,而忽略重要性。扁平的足型或許只是個小問題,但也可能演變成一個很麻煩的小問題,因為它可能會使妳逛街到一半痛得想要回家;它可能使一個小朋友無法成為一位出色的運動員;它也可能讓你隨著年齡的增長出現關節不舒服問題……等,所謂「預防勝於治療」,早期家長的發現是可以避免往後源源不絕的相關狀況產生。讓我們給自已以及下一代的雙腳多一點關心吧!

※ 給家長的建議

1. 九歲是足部結構成型時期,所以在兒童二至九歲時,多帶小孩到公園、草地踢球或山坡等不平整的土壤地跑跳,或每天訓練十五分鐘踮腳走路,在彈簧床彈跳,藉此刺激腳底小肌肉與韌帶,幫助骨骼反轉, 形成足弓。

2. 幼兒發育成長階段,應該多給予鍛鍊足部肌肉、韌帶的機會,例如多做跑、跳的動作,跳彈跳床、跳繩、跳房子等彈跳的遊戲。使肌肉和韌帶得到適度刺激,才可以使足弓得到良好的鍛鍊及發展。

3. 請父母或保母,建議盡量不要讓十個月以內的小朋友利用學步車或螃蟹車學走路。

4. 而兩歲至八歲不但是足弓的發育期,也是扁平的足型腳正的黃金期。兩歲以後的兒童如果有扁平的足型情況應找專業的醫師評估,如屬中、重度的扁平足型,尤其是踝關節有角度外翻變形或有腳部不適情形的小朋友,可用腳正鞋弓墊配合治療,誘導足弓的正確排列,提供適當的足弓支撐,減輕足部內側的壓力,使其足部回復到正常情況下生長。

5. 八到十歲以後,雖然腳部的關節已較成形但還是有良好的腳正空間,仍需使用腳正鞋弓墊,改善其異常的足部行走步態,避免進一步的傷害變形,降低及預防扁平的足型所帶來的腳部問題。

http://www.mingder.com.tw/

文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甚麼是多汗症

我們身體的汗腺具散熱,調節體溫及排泄的功能,汗腺分佈於全身皮膚的每一個部份,而於頭頸部,腋下及雙手部位尤其發達。

汗水的成份,除主要的汗腺分泌外,亦由皮膚的頂泌腺分泌所組成 (apocrine glands)。但頂泌腺並不是如汗腺般分佈全身,而衹是在耳背,腋下,乳部及下陰部找到。頂泌腺的分泌帶有獨特的氣味,即俗稱的「體臭」。

多汗的情形在香港炎熱的天氣下十分普遍,亦屬身體正常反應,但如果多汗的情況比普通人過於容易及嚴重,便可能患上多汗症 (hyperhidrosis)。

多汗症的患者很容易於稍熱的環境,緊張及輕微運動的情況下便大量出汗,嚴重患者的衣著常會被腋下汗水沾濕,雙手因太濕而不敢和人握手,而寫字亦會因手上的汗水而弄污紙張。這種種不便常常令患者感到尷尬,影響正常社交及工作。

多汗症的病徵集中於雙手,腳板及腋下,但亦可衹是腋下多汗,雙手正常。

而腋下汗水太多,經細菌感染,發出強烈難聞異味令在旁的人感到難受及不安的時候,我們稱之為「臭狐」。

腋下汗水太多,久而久之,亦會引發皮膚發炎的併發症 (hidradenitis suppurativa )。

多汗症的成因

多汗症的成因多是由於本身的汗腺或頂泌腺過於發達,和調節汗水分泌的交感神經線過於敏感所做成。

少數多汗問題的成因是由於甲狀腺分泌過多和精神緊張所引起,醫生會在診斷多汗症之前先排除這些可能性,對症下藥。

臭狐如何形成

身體的氣味是由皮膚的頂泌腺及小汗腺所製造的汗水,混合皮脂腺的分泌物後所產生,氣味因人而異。

患有臭狐的人仕,多有大汗的問題,汗水經細菌分解後,便產生難聞的體臭,而氣味多由充滿汗腺的腋下所發出,尤以天氣炎熱時為甚,不但令患者感到尷尬,更阻礙正常社交。

多汗症及臭狐的治療

多汗症的治療主要是介定多汗的身體範圍,是集中於腋下或是連雙手也有多汗的問題。如果單是腋下多汗,可以有外用藥物,Botox 肉毒桿菌素注射,和腋下汗腺切除。

臭狐既是由腋下汗水所引發,所以治療原理亦是主要是針對減少腋下汗水的分泌和保持皮膚清潔乾爽為主。

但如果多汗的問題是包括雙手及腋下,徹底醫治的方法最終可能要用交感神經切除手術。

1. 外用止汗劑

外用的止汗劑的好處是簡單易用,但衹適合輕微的多汗問題,而且亦有可能用了數月,身體適應後,止汗作用便減退。

常甪的止汗劑有 20%氯化鋁(Aluminium Chloride) 加入 70-90% 酒精,既可止汗及具有殺菌作用。用法是每天將藥物每日搽於多汗的部位如腋下、腹股溝及手掌上,待情況好轉後,再減為每星期二至三次。

患有臭狐的人仕,身體更要常保持乾爽及清潔,減少汗水積聚及細菌滋生,便可幫助消除身體異味。

2. 自來水電解 ( Tap water iontophoresis )

利用微弱電壓透過浸入自來水將雙手或雙腳通電,每星期進行數天,能有效地抑制汗水的分泌。止汗的原理相信是基於電流的作用,干擾汗腺的正常分泌。此方法的限制是比較繁複費時,而且需要重複施行,不是根治的方法。

3. Botox 注射

Botox (Botulinum toxin ) 是用肉毒桿菌提煉出來的神經阻隔劑,己証實能有效地醫治面部痙攣及去除皺紋。 Botox 的局部微量注射於手掌或腋下,能阻隔汗腺的神經的傳遞 (Cholinergic blockade),抑制汗水的分泌,效果可維持6個月,需要時重覆注射維持止汗的效果。

4. 腋下汗腺切除

汗腺的切除手術適用於腋下多汗症,原理是透過腋下切口,將腋下皮層下的汗腺及頂泌腺切除,手術可在局部麻醉下進行,而併發症極少,成功率高於九成。手術後腋下變得乾爽,多汗及臭狐問題便得以改善。

手掌的結構因為複雜及重要,因此汗腺切除手術不能應用於手掌多汗症。外科手術是永久徹底消除汗腺的方法。

傳統的腋下汗腺切除手術可在局部麻醉下進行,傷口約1.5吋左右,數天便可完全康復。近年的新技術是用抽脂法來進行腋下汗腺切除,以特別的抽脂管配合先進技術代替手術刀,將腋下的汗腺抽除。

抽脂法的好處是能將本來約2吋長的傷口縮小至約3mm的小孔,這手術的優點是簡單而有效,令病人手術後的康復時間及疤痕大大的減少,和提高了手術的接受性。

5. 交感神經切除

身體的上半部及上肢汗腺皆由胸內的交感神經所控制,所以切除相關的交感神經是根治多汗症的徹底方法。

現行先進的手術技術是利用內窺鏡經胸部小孔切口進入胸腔內,切除胸部第二至第四/五交感神經節 (Thoracoscopic sympathectomy),此微創傷手術的出現己完全取代了舊有的胸部切開法,而病人的康復時間及手術的安全性亦大大的改善。

交感神經切除特別適用於同時有手掌及腋下多汗症的病人,成功率大於九成。但對於單是腋下多汗的病人,成功率衹有約四成,所以此類患者較適宜接受比較簡單的腋下汗腺切除方法。

交感神經切除後對身體的健康沒有大的影響,少數的病人可能會有數個月過渡性容易面紅及下肢增加汗水分泌的情形。

*****

【 蘋 果 日 報 】夏 日 炎 炎 , 最 可 怕 的 事 是 乘 坐 公 共 交 通 工 具 時 , 身 邊 的 人 「 一 舉 驚 人 」 , 臭 味 難 聞 。 迫 車 迫 地 鐵 , 男 男 女 女 零 距 離 , 臭 狐 可 會 人 傳 人 ? 醫 生 說 如 此 親 密 接 觸 不 會 播 病 , 但 一 家 人 使 用 同 一 洗 衣 機 就 要 小 心 , 因 為 其 中 一 種 引 致 臭 狐 的 真 菌 生 命 力 強 , 其 孢 子 連 乾 衣 機 也 不 怕 , 惟 有 太 陽 的 紫 外 光 才 可 以 趕 盡 殺 絕 。  

皮 膚 科 專 科 醫 生 何 家 強 指 , 臭 狐 與 汗 水 分 泌 和 真 菌 有 關 , 皮 膚 上 的 皮 膚 癬 菌 會 把 汗 液 分 解 , 產 生 異 味 , 由 於 真 菌 躲 在 較 深 層 的 角 質 皮 層 , 即 使 勤 洗 澡 也 不 可 以 徹 底 清 除 , 「 我 哋 會 畀 啲 藥 膏 病 人 搽 , 殺 死 啲 真 菌 同 細 菌 , 通 常 三 、 四 日 到 會 好 , 但 容 易 翻 發 。 」

真 菌 孢 子 難 以 殺 絕

何 家 強 又 指 , 真 菌 可 以 透 過 空 氣 傳 染 , 其 孢 子 耐 、 耐 熱 和 耐 冷 , 一 般 洗 衣 劑 及 乾 衣 機 均 未 能 完 全 殺 滅 , 唯 一 方 法 是 放 在 陽 光 中 暴 曬 , 「 只 有 紫 外 光 先 可 以 殺 得 死 佢 , 其 他 都 無 用 。 」 若 有 家 庭 成 員 染 上 , 應 把 其 鞋 襪 衣 服 放 在 陽 光 下 徹 底 晾 乾 , 若 本 身 汗 腺 不 太 發 達 , 則 不 會 受 影 響 。

曾 任 職 港 大 及 中 大 皮 膚 科 主 任 的 陳 衍 里 指 , 臭 狐 成 因 與 出 汗 多 有 關 , 食 用 大 蒜 亦 會 令 汗 水 味 道 變 濃 , 但 涉 及 細 菌 和 真 菌 感 染 較 少 , 一 般 情 況 下 可 以 使 用 止 汗 劑 , 令 皮 膚 角 質 層 增 厚 , 減 少 出 汗 。 若 真 屬 於 細 菌 感 染 , 也 可 以 使 用 抗 生 素 治 療 。

整 形 外 科 專 科 醫 生 陳 祖 鈞 指 , 即 使 不 是 患 臭 狐 , 汗 多 本 身 已 經 令 人 困 擾 , 不 少 年 輕 人 求 診 , 「 佢 哋 因 為 怕 熱 , 影 響 埋 社 交 生 活 , 唔 敢 拖 人 隻 手 , 成 日 揸 住 條 毛 巾 , 寫 字 又 寫 到 張 紙 花 晒 , 只 係 肯 出 入 冷 氣 地 方 , 唔 肯 搭 公 共 交 通 工 具 呀 。 」

注 射 肉 毒 桿 菌 蛋 白

陳 祖 鈞 表 示 , 最 有 效 治 療 多 汗 的 方 法 是 注 射 肉 毒 桿 菌 蛋 白 , 阻 止 神 經 傳 遞 物 質 到 達 汗 腺 , 約 半 年 至 一 年 注 射 一 次 , 每 次 腋 下 25 至 30 針 , 手 掌 20 多 針 , 醫 生 會 先 為 求 診 者 注 射 止 痛 劑 , 約 一 至 兩 星 期 開 始 見 效 , 注 射 部 位 的 感 覺 會 稍 微 受 影 響 , 但 會 漸 漸 減 退 。

割 汗 腺 、 脫 毛   無 助 減 汗

割 汗 腺 、 脫 毛 , 對 止 汗 減 臭 有 沒 有 幫 助 ? 醫 生 解 釋 , 割 汗 腺 風 險 大 , 需 要 全 身 麻 醉 , 部 份 病 人 完 成 手 術 後 汗 水 會 轉 移 至 其 他 部 位 排 出 , 得 不 償 失 , 至 於 脫 毛 則 完 全 無 助 減 少 汗 水 。

口 服 藥 有 副 作 用

醫 生 陳 祖 鈞 指 清 除 體 毛 對 減 汗 沒 有 絲 毫 幫 助 。

整 形 外 科 專 科 醫 生 陳 祖 鈞 解 釋 , 坊 間 流 行 割 汗 腺 減 汗 的 說 法 , 事 實 是 手 術 過 程 複 雜 , 需 要 在 醫 院 內 進 行 , 效 果 也 不 佳 ; 病 人 需 要 全 身 麻 醉 , 醫 生 在 兩 邊 胸 腔 放 入 內 窺 鏡 , 切 斷 交 感 神 經 , 有 氣 胸 、 血 胸 等 風 險 , 手 術 約 需 兩 小 時 , 對 手 汗 幫 助 較 大 , 改 善 手 汗 及 腋 下 出 汗 的 效 果 較 低 , 「 有 四 成 人 割 完 覺 得 後 悔 , 因 為 身 體 好 犀 利 , 知 道 呢 條 路 擋 住 咗 , 就 會 去 其 他 通 道 , 令 其 他 地 方 出 多 咗 汗 。 」

至 於 清 除 體 毛 , 陳 祖 鈞 則 指 對 減 汗 沒 有 絲 毫 幫 助 。 除 了 割 汗 腺 外 , 過 往 亦 曾 流 行 以 口 服 藥 減 少 排 汗 , 但 由 於 沒 有 針 對 性 , 影 響 中 樞 神 經 , 服 用 者 會 出 現 眼 矇 、 小 便 不 暢 通 等 副 作 用 。

陳 祖 鈞 指 , 有 極 少 部 份 病 人 會 選 擇 破 壞 腋 下 真 皮 汗 腺 , 但 容 易 造 成 腋 下 積 血 ; 亦 有 病 人 會 在 水 中 放 入 電 極 , 利 用 微 電 擊 製 造 電 解 水 , 把 出 汗 多 的 部 位 浸 在 電 解 水 中 , 令 汗 腺 管 道 封 閉 , 但 由 於 每 次 要 浸 一 至 兩 小 時 , 每 周 要 浸 兩 至 三 次 , 使 用 不 方 便 。

 

Read more: http://clinic24.mysinablog.com/index.php?op=ViewArticle&articleId=2510276#ixzz2FjuWoIEz

文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