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心跳是心室和心房各跳動一次,不過部分人士中間可能跳多一下,稱之為「早搏」。

香港每一百人就有一人出現不同程度「早搏」,偶發「早搏」病人可以毫無感覺,而頻發病人會感到頭暈、胸悶,嚴重者會心臟衰竭甚至猝死。

心跳快慢由外部自主神經系統主宰,正常人的心跳頻率為每分鐘五十至一百下,少於五十下叫做心搏過慢(Bradycardia),多於一百下則稱為心搏過速(Tachycardia)。

不過亦有人每次心跳間隔之間突然提前心跳,在醫學上稱為過早搏動,即「早搏」,屬於心律不正,由心臟傳導系統失常引起。

心臟科專科醫生馮永康解釋,現時「早搏」的成因可能因人類胚胎發育時,心血管發育不良引致。

在香港,約百分之一人口出現不同程度的「早搏」問題,偶發性的「早搏」出現時,可能使人感覺心臟悸動一下,也可能毫無感覺;頻發「早搏」使心臟排血量降低,令腦部供血不足,可引致乏力、頭暈及胸悶,最嚴重的可使患者本身的心絞痛或心衰竭病情加重,甚至猝死。

對於有心肌梗塞病史的患者來說,出現「早搏」的風險高達八成,而且當「早搏」的頻率較高,即每小時多於十次,或連續出現時,將使他們的死亡率增加。

馮醫生指,求診早中最年輕的只有十五歲,一般都是四十歲以上。該年輕病人心跳很快,最嚴重時在學校不能參與運動,影響校園生活。

醫生一般可透過心電圖和評估病人的各項風險因素,例如其他心血管病、運動後的心跳情況等,以確定病人是否患病,並提供藥物或手術治療,例如指導管消融術,把心臟出現電流不正常的細胞消融。

六十八歲的陳女士(化名),十多年前開始出現「早搏」病徵,包括胸痛、胸悶等,○八年感到頭暈、作嘔,心臟不舒服,她誤以為患高血壓,求醫後確診患嚴重的「早搏」,每一百下心跳,就有廿五下是「早搏」,隨後每走幾步路都氣喘,須長期服用藥物。她今年七月接受手術後,毋須再服藥。

******

資料引自 : http://www.singtao.com/yesterday/loc/0102ao13.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文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