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西醫學分科論

大多數人對醫生專業分科大都是一知半解,只聽過"普通科"及"專科"。最多知有"內科"及"外科",但仍有很多人以為"內科"是開刀醫治體"內"疾病的專科。因此粗略介紹一下西醫分科,以正視聽。再講講本人選科方向,分享一下感想。

<A> 普通科或全科醫生

在香港而言,一個所謂醫生是指港大或中大5年制內外科學士(Bachelor of Medicine, Bachelor of Surgery)畢業的人。畢業後的第一年是有限註冊(limited registration)西醫,必需在公立醫院服務一年苦役,為之實習醫生。英制叫houseman,美加澳制叫intern。何謂苦役?請看香港知廣醫生的書"我是實習醫生"或電視的"ER","Grey's Anatomy","Scrub"等可知一二。漫長一年後便是full registration了,醫生便可走出公立醫院,昂然出來掛牌成為私家"普通科"醫生。為何叫"普通科"?因為英文叫General Practice (GP), 直譯是"普通執業",其實正名是"全科"才正確。

香港醫生想私家執業可說輕鬆平常,最短只需吃6年鹹苦(5年挑燈夜讀+1年實習醫生)。在外國可要多一個higher qualification才成。如在美加GP叫family medicine或internal medicine,internship後要入training program,在公立制度下再捱2-3年低薪高辛的"訓練"才能私家執業。英澳更慘,GP training要3-4年,取得全科院士資格(fellowship), 如FRCGP(英)、FRACGP(澳),才能跳出籠牢。因此在外國新一輩的"普通科"醫生,大都有院士資格,正名是"英國皇家全科醫學院院士"或"澳洲皇家全科醫學院院士",專業全科醫生也,可說博而不精,每樣識少少。不過可能比香港的新畢業二十四、五歲私家"普通科"醫生經驗好一點。

<B>專科醫生

至於"專科"其實是指實習後再受過5-7年專科training program而取得專科院士資格(fellowship) 的醫生。專科可是五花八門,簡略分為 :

1. 專做手術的外科(Surgery),如普通外科(General Surgery)、心肺外科(Cardiothoracic Surgery)、骨科(Orthopaedic Surgery)、整型外科(Plastic Surgery)、耳鼻喉科(ENT)、神經外科(Neurosurgery)等。

2. 不做手術的內科(Medicine),如普通內科(General Medicine)、心臟科(Cardiology)、神經內科(Neurology)、內分泌科(Endocrinology)、腫瘤科(Oncology)、皮膚科(Dermatology)等。

3. 兒科(Paediatrics)。

4. 婦產科(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5. 急症科(Emergency Medicine)、深切治療科(Intensive Care)、麻醉科(Anesthesiology)。

6. 放射科 (Radiology)。

7. 病理科(Pathology)。

8. 精神科(Psychiatry)。

9. 公共衛生(Public Health)、醫療行政 (Medical Administration)等等。

要成為專科醫生必須付上十多年的青春,其中5-7年的公立醫院廉價勞功令不少人心力交瘁,白髮光頭,因此私家執業時比全科醫生收費貴幾倍至幾十倍可說合理收回成本。不過順便一提,不少市民常常找錯專科看病。以為專科收費貴一定正,實在浪費金錢兼捉錯用神。平心而論,專科醫生只"專"其"科"。你找骨科大國手醫糖尿病、眼科醫敏感鼻、心臟科醫傷風感冒,可說風馬牛不相配,註定失望。最好是由全科醫生初步診斷後須要時作出適合轉介(referral),雖說費時了一點,但對一般市民來說是明智的。

了解何為西醫分科,再以我個人經驗分享一下選科心得。一言以蔽之,必須配合性格、興趣、能力才能做得好,做得開心。

中醫辨證論治手段為望、聞、問、切。其中"問"診重要性佔八成以上。西醫診斷方法亦有異曲同工之妙。問診(history taking),臨床檢查(clinical examination),調查(investigation)如X-ray, blood examination, ECG等;其中以問診最為重要。其實多數病症單憑問診十之八九已能判斷,聽筒來聽心肺做樣居多,調查亦是用來確定診斷而矣。現代發展國家太倚賴investigation, 動不動頭痛跌倒便CT head,無比的浪費資源,亦令醫者臨床醫術大大退步。

中醫西醫皆以問診為斷症核心,由此可見溝通技巧(communication skill)對一切醫生來說有多重要。沉默寡言的人也有出路,不過行頭窄很多。不太須要與病人面對面接觸的專科如radiology,pathology,甚至surgery也可以考慮。當中我只對surgery有興趣,直接解除病患或救命,不用嘮嘮叨叨跟慢性病病人糾纏不清。可惜要成為surgeon所付出的代價是各專科之冠。以vascular或plastic surgery為例,高級醫生(registrar)一星期內除了每天朝八晚五外約有三至四天是on-call的,即要5pm-8am隨時候命。如不好彩,顧客太多,一連72-108小時不能合眼實屬平常。On-call時就算不太忙,亦要提心吊膽追魂call隨時響起,睡也不能安穩。我最憎interruption,凡有事在心總睡不安穩。所以我做夜間當值(cover)也從不合眼小睡。人亦老了,鬥心再強也不敵身體老化,如果年輕十載可能有此能耐。俱往矣,光陰一去不返,時不我予!

我本身無論嗜好或學術上興趣多多,難以專一。要極深入鑽研一科可要了我的老命。對西醫多了認識,深感除了急症及外科,很多時只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地把病人band-aid後送回家。西醫治標不治本早為人所垢病,現在多了基因治療,似乎是治本,但亦可能引起很多道德倫理禁忌。有人知中醫治病緩慢但以治本為目標,所以雖缺乏科學根據仍能千年不衰。其實中醫最高境界是"治未病",即養生培源也。現代西醫叫預防醫學(preventive medicine),以公共醫學(public health)為根本。中國遠古有神農飲茶解毒、東漢華陀五禽戲健身、元末武當張三丰太極養生;印度有瑜珈術。西洋鬼子public health則始於epidemiology之父英國人Dr John Snow 1854年對倫敦cholera疫症的調查及sanitization控制,到現代的immunization及控煙等,隱隱有後發先至之勢。在宏觀手段下預防疾病發生,可謂本少利大。可惜預防醫學是要經一段時間實行才能享得成果,而成果是減少了將來不幸的發生而不是消除現在已發生的不幸,數據成果上短期內很難令人信服,預測數字亦比較難觸摸。眼光短淺的政府及一般人很難理解其重要性。香港SARS後好像熱情了一陣public health,三分鐘後又原地踏步。

不過有遠大理想,想造福千百萬人的是宏觀的預防醫學或醫學研究,而絕不是好像內科、精神科般的微觀醫學。很多內科奇難雜症花了極多資源斷了症,最終亦能symptomatic control讓病情惡化慢一點點而絕無辦法根治,令人異常沮喪。另一方面,糖尿病85%是與肥胖不運動有關的Type2 Diabetes、高血壓90%亦是與肥胖不運動有關的essential hypertension、肥胖不運動95%是自已導致 (5%是自於西方國家公共交通差,動不動私家車門口到門口)、一手煙是100%自取滅亡。以上全是lifestyle factors而直接引起的心臟病、中風、癌症等致命慢性病,醫藥資源花在這類病亦是最多,最無底深潭。想深一層其實這幾類lifestyle引致的慢性病病人與玩自殺後再叫救護車送自已去醫院的人有何分別?雖說醫者父母心,但在急症室常常見到玩自殺引人注意的精神科病人、醉酒駕車害人害已的賤人、吸毒廢人大模斯樣往返不息地來回公立醫院浪費資源,不禁搖頭氣結。要做英雄救急扶危,做救護員更能第一手起死回生;要體貼服侍病人,做護士更是不二之選!年青人,為名為利才是成醫的最大推動力,不要假惺惺說什麼濟世為懷吧!仁心仁術者,我所認識的同輩中,鳳毛麟角。

左想右想,難定去向。無可奈何下,短暫寄居全科training program,遠望public health或health administration。其實做一個能洗滌人心的偉大作家,或仁心愛民有大智慧的國家領袖,更能造福萬民…

志大才疏,慚愧汗顏。博而不精,妄想大成。

http://doctorml.com/2007/01/17/.aspx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文皇 的頭像
    文皇

    24小時診所 (門診 醫生 兒科 中醫師 牙科 獸醫) Clinic 24

    文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