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新聞】近月來,香港發生了多宗自殺的個案。其中最令人關注的,是患有抑鬱的女病人抱子墮樓身亡的新聞。一個情緒病,危害了兩條人命,實在令人感慨。有說這女子患有產後抑鬱十多個月,一直未有痊癒。究竟今天在精神學界怎樣去理解和處理產後抑鬱這個問題呢?

產後抑鬱(Post-natal Depression)是指在生產兩周後出現的抑鬱症,也有病例是延至產後兩個多月才發病。一般來說,它的特徵與常見的抑鬱症並無分別;也有研究顯示產後抑鬱病人較多投訴情緒暴躁、身體疲累及常感焦慮等症狀。

在香港,研究發現產後抑鬱出現在百份之十至十五的產婦,這個比率與西方國家的統計數字不相伯仲。值得一提的是,有另外一種孕婦情緒低落的狀態,稱為Maternity Blues,出現在接近六成的產婦之中。它是在生產後的第二、三天出現,屬於正常的情緒轉變,一般都是不藥而癒,我們不視它為情緒病的一種。

產後抑鬱之所以受到高度重視,是因為它直接影響了患者和她的初生嬰兒的安危。有見及此,香港的產前服務會注重兩方面的評估,一是以篩查形式去估計孕婦將來患產後抑鬱的風險;二是在孕婦的背景和病歷史中,找尋高危的因素。

在香港,慣用的篩查問卷是「愛丁堡產後抑鬱量表」(Edinburgh Postnatal Depression Scale)。以此量表的分數,可成功地辨識出八成的預見個案,配合所轉介的精神科服務,有效地盡早介入治療。至於怎樣從背景和病歷史中辨識出高危個案,下期續談。

香港精神醫學院 精神科專科醫生趙少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文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