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管理局] 傳統上,心臟停頓病人的存活率都是偏低的。病人如在到達醫院前心臟已停頓,他們能夠存活及出院的比例大約只為百分之一,而住院病人留院期間心臟停頓,存活的比例大概也只為百分之五。今年五月起,瑪麗醫院成人深切治療部與急症室合作進行一項先導計劃──「體外膜氧合心肺復甦術」(ECPR),以體外膜氧合(ECMO)結合心肺復甦術 (CPR),為心臟停頓的病人進行拖救,以增加病人獲救機會。

當病人於接受常規心肺復甦術的同時,醫生會先利用電動心肺復甦機,取代常規的人手心肺復甦,並同時嘗試使用「靜脈、動脈插管體外膜氧合」接駁病人的股動脈和股靜脈,意義上就是替病人植入一個臨時的外置人工心臟,暫時取代病人心臟功能,維持病人的血液循環及其他重要器官的氧氣供應。這項技術容許拯救團隊爭取更多時間,為病人進行搶救或其他治療,例如安排心血管栓塞的「通波仔」手術,同時也能減低因血液循環一度停頓而引致器官衰竭的風險,或腦部缺氧引致的認知能力下降等問題。

自今年五月起這項先導計劃的醫護團隊一共在六個心臟停頓的病人身上施行體外膜氧合心肺復甦技術。在六個病人當中,有三名病人獲救。當中兩個病人,更在接受手術後康復出院,繼續正常生活,甚至回到工作崗位。其中一名康復出院的病人為一名十九歲的少女。她因患上急性心肌炎,導致心臟停頓。醫護團隊及時為她進行ECPR,成功穩定她的情況。而病人的心臟在數日後亦回復跳動,其他器官功能亦趨好轉。最令醫療團隊鼓舞的,是她的認知能力及其他腦部功能並沒有受到影響,更即將回歸校園續繼學業。

瑪麗醫院醫療團隊希望能夠透過先導計劃,收集更多數據,以期進一步優化這項技術的應用,包括應用此技術於在接受心導管手術時心臟停頓的病人及由其他醫院轉介的個案,以增加他們存活及康復的機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文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