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維基百程介紹 (連結) :

柯文哲(1959年8月6日-)是臺灣外科醫師,同時為候任臺北市市長,出生於新竹市,任職於臺大醫院急診部、同時擔任臺大醫院創傷醫學部主任、以及臺大醫學院教授,專長為外傷、外科重症醫學、急救、器官移植 、葉克膜(ECMO)、人工器官等。因其職業而綽號柯P(「P」指教授之英譯「Professor」,為臺大醫學院內的習慣稱謂)、KP。柯文哲為臺灣器官標準移植程序的建立者,也是首位將葉克膜技術引進臺灣的醫師。除醫療本業外,柯文哲在2006年後開始在媒體曝光而知名,之後以無黨籍身份參選2014年臺北市市長選舉,並以「在野大聯盟」為號召,成功成為臺北市改制直轄市後首任無黨籍市長。

家庭

曾祖父柯賢蔭,為新竹縣寶山鄉印月佛堂管理人,長年持齋。祖父柯世元,1895年生於新竹,為家中長子,1924年(大正13年)從台灣總督府國語學校(今國立臺北教育大學)畢業後[3],分發到新竹第一公學校(今新竹國小)當公學校訓導(相當於現在的小學教師)[4][5]。日治時期為讓自己子女可以至中學唸書,曾改姓氏為「青山」氏。1945年,國民政府來臺後,擔任新竹督學。同年10月以後,由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教育處派任至新竹女子高等家政學校(光復後更名新竹初中,現名建華國中)當校長[6]。1947年二二八事件發生,柯世元被元國民黨政府軍隊抓去拘禁將近一個月,其間遭毆打,返家後臥床3年多,後於1950年(民國39年),以54歲之齡病逝[7][8]。2003年8月2日,陳水扁頒發「228回復名譽證書」給491位受難者及家屬[9],柯家是其中之一,證書長掛柯文哲辦公室牆上。

父親柯承發,生於1933年。中學畢業考取臺灣大學醫學系,因其長兄已在臺大醫學系就讀,父親臥病在床,家境陷入困境 ,決定以公費就讀新竹師範專科學校。畢業後於新竹市東園國小,擔任教師32年[10]。為負擔其家中子女的學費,屆齡申請提前退休,至南太平洋馬紹爾群島擔任三年水電方面的監工,以賺取更高薪水。回臺灣後在新竹科學園區擔任管理人員,因精通日文,成為日系企業的顧問,家境因此轉好[11][12]。現仍於新竹市擔任新竹工業園區內某三家日系企業的顧問[13]。因其祖父在二二八事件的遭遇,在柯文哲對外宣稱可能參選臺北市長後,柯承發曾堅決反對他踏入政治[14]。

母親何瑞英,為退休公務員。柯文哲為家中長子、長孫。弟弟柯宇謙是交大資訊管理博士,現任中華大學助理教授。么妹柯美蘭,台大醫學院生理所博士,現任台大醫學眼科主治醫師。

求學及醫師生涯

從新竹中學畢業後,考上國立陽明醫學院(今國立陽明大學)醫學系就讀一年,後在大二時重考進入臺灣大學醫學系。柯文哲從臺灣大學醫學系畢業後,以全國第一名成績通過醫師國考,取得執業醫師資格,並受其師朱樹勳影響而選擇外科為專業,投入「急診」與「重症加護」的前線工作。

於臺大醫院擔任「急診」與「重症加護」工作11年後,決定赴美進修。1993年,至美國明尼蘇達大學醫學院外科進修一年,研究「人工肝臟」。

1994年返國,回到急診室工作,同時進入台灣大學醫學研究所博士班。應臺大醫院外科主任朱樹勳之邀,建立台大器官移植小組,並以心臟移植為目標。為增加移植成功率,柯文哲率先從美國引進葉克膜技術。其所負責的創傷急救團隊,將病患存活率從19%提高到51%,並曾於2008年1月30日創下讓病患連續使用葉克膜117天再移除,成功復原的世界紀錄[15]。參考美國標準醫療程序及台灣醫療技術,柯文哲在台大醫院建立了「標準器官移植程序」,以維持器官移植手術的水準,增加病人存活率。後經衛生署(今衛生福利部)推廣至全國。2000年後,至中國大陸參加多次醫學會議,將葉克膜技術傳入中國大陸。

2002年,取得台灣大學醫學院臨床醫學博士學位。

2006年7月15日,柯文哲於《民生報》撰文《反省、認錯、道歉 談趙建銘案》,自此受媒體注意,有時訪問他對政治事件的看法。11月18日,臺中市市長胡志強妻子邵曉鈴在輔選行程中,因廂型車車禍陷入深度昏迷,柯文哲率領台大急救小組,以葉克膜技術使邵曉鈴存活[16][17]。在新聞媒體報導下,柯文哲成為知名人物。

2010年,柯自美國引進整合醫療照護觀念,在臺大醫院成立整合醫療照護,希望達到降低醫療支出、改善醫療品質與醫護生活品質的目標。11月26日,連勝文槍擊案發生,柯文哲指揮外科急救團隊,在臺大醫院醫療團隊配合下,積極搶救連勝文。連勝文復原迅速,柯文哲出面,否認連勝文假造槍擊事件的傳聞[18]。

2011年8月24日,台灣發生首例的愛滋病患者器官移植案,柯文哲被認為有督導責任,受到臺大醫院及衛生局懲處。2012年,監察院彈劾柯文哲,認為器官移植程序的錯誤應由柯文哲負責。

2013年5月,法務部調查局臺北市調查處,將柯文哲列為大專院校教授涉挪用國科會補助款弊案的犯罪嫌疑人,進行約談,要求他提出研究專案的各項支出明細與支出單據。柯文哲也因此捲入會計法修正事件。但檢方最終並未起訴柯文哲。6月,柯的學生曾御慈女醫師遭一男子酒後駕車撞擊,送至亞東醫院,柯文哲至醫院指揮急救,但曾醫師最終仍不治。柯文哲在此事件後成立基金會,投入酒後駕車防治。8月,經監察委員黃煌雄邀請,至北京參加蔣渭水學術研討會,會議後與黃煌雄一同探訪延安。

臺北市市長(2014至今): 2014參選

2014年1月6日,表態參選臺北市市長。柯文哲曾於在座談會中表示,台大醫院失誤移植愛滋器官案是他決定參選的主因[19]。1月16日,成立競選辦公室,啟動青年海選計畫,徵求工作人員與志工。

柯文哲認為,台北市要贏就是「在野大聯盟」,首爾、東京、大阪都是在野大聯盟,決定以無黨籍身份參選,與民進黨進行在野整合。並表示選後不會加入民進黨。[20]

姚文智獲得民進黨第一階段初選後,與柯文哲進行三場辯論[21]。6月13日,整合民調結果,柯文哲勝出[22]。6月16日,民進黨同意不推出候選人,由柯文哲代表在野聯盟競選[23]。

競選團隊總幹事為姚立明,李應元負責政黨平台,紀政負責公民團體平台,邱復生之女邱於芸負責We Care青年公民營。郭正亮、楊蕙如丶張益善、范揚傑擔任幕僚。民進黨市議員簡余晏、醫師潘建志、和從青年海選招聘來的林筱淇和廖泰翔為發言人。

競選訴求是改變藍綠對決的政治,進行以改變臺灣文化為主體的社會運動。

柯文哲的「國際都會研習之旅」於9月下旬訪問日本東京和大阪,瞭解無黨籍市長在執政及協調運作上的經驗[24];並於10月上旬赴美國紐約和舊金山參訪城市治理、生活機能、文創、生技和資訊產業(臉書與蘋果等科技公司)、矽谷創投與新創產業等。[25][26]

11月29日,選舉結果揭曉,柯文哲以853,983票擊敗國民黨參選人連勝文,成為台北市改制為直轄市後的首任無黨籍市長[27]。柯文哲確定勝選後發表當選感言,他說:「造就台北改變成真的力量,來自於庶民、鄉民和公民。我來自庶民,未來進入臺北市政府會繼續傾聽庶民的聲音。」並再度承諾,在他執政任內公務員不必服務政治與政黨,只需要全心全力服務台北市民。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文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