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 | 浸大中醫藥 (連結) :

天氣漸凍,霜降季節即將來臨,一年一度的膏方節氣也隨之來臨。隨著人口老化,生活節奏的加快,生活習慣與環境的改變,都市病如中老年人心腦血管疾病、白領亞健康狀態逐年增加,而中醫藥在都市病的預防與治療的功效越來越受到肯定。中藥八種劑型之一的膏方因口感好,服用攜帶方便,易於保存,配方靈活等優點,並具有滋補強身,祛病延年,調理臟腑等多種作用,近年深受廣大市民青睞,風靡大江南北。

那麼,該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膏方?膏方是否人人適合?何時服藥效果最佳?為解除市民疑慮,我們首先介紹膏方的組方原理。怎樣選擇和鑒別一料好膏方呢?一料好的膏方必須體現以下幾方面:

1. 辨證論治,一人一方,正本清源。
有經驗醫生會根據病人臨床表現,結合病人體質、發病季節等找出發病病因病機,然後處方用藥,理、法、方、藥必須環環相扣,組方符合君、臣、佐、使,每位藥物分工明確。藥味的多少,因病情複雜程度和體質而異。總之,不要盲目進補,藥物也非越貴越好,適合你的就是好的。

2. 重視脾胃運化功能,注意通補結合。
膏方尤其是葷膏,有眾多滋膩補品,粘膩礙脾,中老年人本身易脾土(脾胃功能逐漸衰弱,運化不及,故制定膏方,總宜佐以運脾健胃之品,或取檀香拌炒麥芽,以醒脾開胃;或用桔梗、枳殼,促進脾升胃降的功能,升降相因;或配伍陳皮、楂曲,以促進胃腸的蠕動,有利於食物的消化吸收;或配以蒼朮、白朮、砂仁、藿香、佩蘭,芳香化濕醒脾;脾胃健運,則有利於滋補藥物的消化吸收。

3. 治病糾偏,調理氣血,以平為期。
中醫認為人體的氣血陰陽發生偏盛,可導致疾病發生。《素問·生氣通天論》中「陰平陽秘,精神乃治,陰陽離決,精氣乃絕」。而年齡、體質因素和生活習慣等可導致體內氣血陰陽失調,它與慢性疾病的發生與否、預後的好壞轉歸如何等有密切的關係。如老年人臟氣虛弱,缺少運動,氣血運行遲緩,膏方中多佐行氣活血如丹參、三七、山楂、川芎之品:女子以肝為先天,易於肝氣鬱滯,故宜輔以疏肝解鬱如玫瑰花、麥芽、木香、白芍等疏肝柔肝之藥;小兒為純陽之體,不能過早服用補品,如果確實需要,多以甘淡之品調養,如四君子、六味地黃等;脾腎不足慢性病患者常常虛實互見,尤其多見痰濕之邪,初期不適宜葷膏,可以先服健脾和胃開路中藥:如六君子湯、參苓白朮散、理中丸、平胃散、二陳湯等,待濕去脾健再服膏方。

另膏方因服用時間長,立法處方用藥應力求平穩,偶有疏忽,與病情少不合,或藥性少有偏頗,或口味不合,容易造成病人不能完成療程,影響療效,則醫生與病人皆遭損失。故開一般處方易,而膏方之制訂難。故民間有寧得「一料好膏,不要金玉滿車」的說法。建議患者找有經驗醫生辨證施膏較合適。如不分年齡、體質盲補和蠻補,用之不當,反而適得其反,甚至出現一些不必要的副作用。

膏方何時服用效果最佳?
膏方根據藥物成分差別,常分為素膏、葷膏;祛病和調理素膏由中草藥組成,不易發黴,四季均可服用;滋補的葷膏中則含有動物膠(藥),多屬溫補之劑,且不易久存,一般冬季服藥最好。冬季進補滋補膏方一般以「頭九」到「六九」這50天為宜。也即立冬與冬至期間是最佳進補季節。故每年的11月1日多為傳統膏方的開爐日期,調理滋補膏方一般連續服用三年效果最佳。而治病膏方中病即止,其後多改用調理氣血及培補脾土方藥以善後。

膏方的服用方法與注意事項:
膏方的服法:以每天兩次、早晚各一次為宜。每次一湯匙(約15至20克),用開水沖服。初次服膏方者可以先每天一次,適應後再每天兩次。早上應空腹服用,過半小時至一小時後再用早餐;晚上則應在晚餐後二至三小時服用,此時胃內已基本排空,藥物較容易被吸收。如果出現服藥後胃口減退或胃脘不適,可將服藥時間安排在飯後1小時左右。

服用膏方期間飲食宜清淡,少服破氣蘿蔔、濃茶等,免降低藥效:避免受涼感冒,如遇發熱等外感和胃腸疾病均應停服膏方,以免礙邪。

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 臨床部高級講師汪艷娟博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文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