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痱滋的中醫治療與調養

口腔潰瘍又稱為「口腔上火」或「口瘡」或「生痱滋」,是一種以週期性反覆發作為特點的口腔粘膜局限性潰瘍損傷,可發生在口腔粘膜的任何部位,以口腔的唇、頰、軟齶或齒齦等處的粘膜多見,可反覆發作。

患者常因疼痛較甚而影響日常生活,如影響進食,嚴重者甚至連飲水都困難。經久不愈的口腔潰瘍,長期受到反覆刺激,可能發生癌變。

口腔潰瘍的病因很多,如飲食過於燥熱辛辣,或睡眠不足、過度疲勞精神緊張或壓力過大等。頭頸部放療,或某些化療藥物也可導致口腔黏膜損傷,出現嚴重口腔潰瘍。

通常人們說口瘡是「上火」了,但「火」有虛實之分。實火就是實熱證;虛火為虛熱證,常為陰虛火旺,或陰寒內盛、虛陽外越而表現出上熱的假像。

屬於實熱證者,常見面紅、唇紅、舌紅、便秘,常用黃連、黃柏、升麻等苦寒藥,如瀉心湯之類,實熱證通常發生在體質較好的患者。

如口腔潰瘍長期不愈或反覆發作,多為上熱下寒型,症見:口瘡,但常伴有大便爛、腹瀉,用藥需寒熱並投、清上溫下;屬於陰虛火旺者,則以滋陰降火、引火下行;更有純屬虛寒者,常常怕冷,手腳冰涼,倦怠欲睡,口淡舌糜,不喜飲水,或喜溫飲,涼藥絲毫不能沾唇,需乾薑、附子等溫陽方能有濟。

在治療方面,中醫可按辨證分型治療。實火可以用苦寒涼藥瀉火;虛火則常見陰虛火旺,則給予滋陰降火;上熱下寒,甚至純屬虛寒者,則給予清上溫下,或溫陽。

除了對症下藥之外,患者也可從日常生活方面作出調整,改善情況。例如生活要有規律,保證充足的睡眠時間,避免過度疲勞;要注意口腔衛生,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保持心情舒暢。患者可以用甘草煮水飲用可緩急止痛,有助於粘膜修復,也也可以用吳茱萸敷足心:將吳茱萸搗碎,過篩,取細末加適量醋調成糊狀,塗在紗布上,敷于雙腳湧泉穴,24小時後取下,有一定效果。

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
臨床部講師陶志廣博士

******
資料引自 : http://hk.news.yahoo.com/blogs/hkbu/%E7%94%9F%E7%97%B1%E6%BB%8B%E7%9A%84%E4%B8%AD%E9%86%AB%E6%B2%BB%E7%99%82%E8%88%87%E8%AA%BF%E9%A4%8A-004301231.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文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