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什麼是/何謂「專注力失調/過度活躍症」:

專注力失調/過度活躍症 (ADHD-Attention Deficient and Hyperactivity Disorder)是一個病症,指兒童的專注力、活躍程度及控制情緒、行為的能力,較同齡的兒童出現明顯的差異,導致學習、社交及家庭生活上的障礙。

學童中,患者以男童居多。

通常會在孩子就讀幼稚園至小學階段出現較明顯的症狀,包括專注力散渙,過份活躍及行為衝動。

專注力失調/過度活躍症特徵/徵狀如下 :

1. 常常走動,難以安坐。
2. 注意力短暫,容易分心。
3. 自制力弱,容易衝動。
4. 在活動時不能安靜地輪候。
5. 經常不能依從指示完成工作。
6. 經常打斷別人的說話。
7. 專注力弱
8. 容易受外界干擾而分散注意力
9. 不能專注于某一項活動
10. 做事缺乏條理,常常遺失書本、文具等
11. 多言、不能安靜、容易興奮尖叫
12. 多動、常手舞足蹈、把玩物件、不停搖腳、離位等
13. 缺乏耐性
14. 做事不考慮後果
15. 打斷別人的說話

如何診斷「過度活躍症」?

診斷孩子是否患了過度活躍症,要合乎以下條件︰

1. 這些症狀在家中、學校及社交場合都同樣會出現
2. 這些行為引致學習或社交上有明顯的困難診斷需要專科醫生詳細瞭解孩子自嬰幼兒階段的行為,觀察兒童的表現,評估其各方面的發展,此外,還要排除其他發展障礙的可能性,或做成類似行為的原因,如不恰當的行為處理等。

如何治療「過度活躍症」?

1. 行為矯正及技巧訓練 : 透過清晰的行為規範,輔以心理輔導及社交訓練,提升孩子的自控能力。

2. 藥物治療 : 使用適當藥物來加強孩子專注力,但必需專科醫生小心跟進其效用及可能出現的副作用。

3. 家長及老師的配合 : 家長需學習及貫徹有效的管教方法,並與老師溝通,讓老師也瞭解孩子的困難,配合適切的學習環境及人際關係的訓練。

家長角色 (家長態度) :

1. 接納專注力失調/過度活躍症的孩子,因應他們的需要,給予學習機會,幫助他們發展潛能。
2. 家庭成員應一同分擔照顧孩子的責任。
3. 不要過份溺愛和遷就他們。
4. 不要期望即時改變孩子的所有不當行為。

輔導策略 :

1. 溝通方面 :

a. 與專注力失調/過度活躍症的孩子交談時,可先叫喚他的名字,並將手輕放他的肩膊上,以確保有目光接觸,使他專注。
b. 指示宜清晰明確,逐項說出。
c. 為確保孩子明白指示,可著孩子重複講述或示範每個步驟。

2. 行為管理 :

a. 宜多用讚賞及鼓勵的方法以改善孩子的行為。
b. 賞罰孩子時,要即時、合理及一致。
c. 孩子犯錯時,要即時清楚指出他所犯錯的事項及原因,提供解決的方法。
d. 運用視覺提示策略以加強孩子的正確行為,如用黃牌表示警告;孩子做對時在獎勵表內貼上星星等。
e. 處理孩子多項不當行為時,宜先與他定下改善一項較易達標的行為,如把隨意離位改善至安坐位中後,才改善另一項不當行為。

3. 情緒處理 :

a. 在孩子發脾氣的時候,應避免與他正面衝突,有需要時,可在安全情況下把他隔離,待他冷靜後,再與他說理。
b. 應教導孩子適當處理情緒的方法,如:深呼吸、放鬆自己、望遠處、喝水和想一些開心的事情等。
c. 應鼓勵孩子參加體育活動或協助簡單家務以疏導他的旺盛精力。

4. 學習方面 :

a. 可跟孩子一同訂定作息時間表,讓孩子的學習與活動交替進行。
b. 孩子做功課時,減少外界對他的干擾,盡量保持桌面整潔,文具要簡單,不宜花巧。
c. 可協助孩子把功課分成細小獨立的部分,並分次完成。
d. 可利用聲音、顏色、動作、圖像等多種感官刺激的活動,以提高孩子的學習興趣。

5. 對外聯絡 : 應與學校教師保持密切聯繫,以確保管教方法互相配合。

6. 依時覆診 : 應與專業人士(如醫生、心理學家或社工)保持密切聯繫和合作,例如準時帶孩子覆診及依時服藥。如有需要,可找學校老師協助孩子依時服藥。

支援服務機構常用查詢電話及網址

a. 教育局教育心理服務(專業支援)組 : 2782 8461
b. 教育局特殊教育資源中心 : 3698 3900 http://www.edb.gov.hk/serc
c. 衛生署 http://www.info.gov.hk/dh
d. 衛生署兒童體能智力測驗服務 : 2246 6633
e. 衛生署家庭健康服務部 : 2961 8855
f. 衛生署學生健康服務 : 2349 2772
g. 醫院管理局 2300 6555 http://www.ha.org.hk/kch/adhd/study.html
h. 醫院管理局油麻地兒童精神科中心 2384 8934
i. 認識「注意力缺陷過動症」 http://www.nknu.edu.tw/~sec/adhd04.html
j. Children & Adults with Attention-Deficit/Hyperactivity Disorder http://www.chadd.org

***********

導讀文章一 : 跳跳紮無時停,6大行為顯示過度活躍症 郭迪舜博士   

不少家長也會覺得子女好動到不得了,只要給他們自由活動的機會,他們便會四處蹦蹦跳跳,活像「甩繩馬騮」。可是,一般人覺得是小朋友好動是正常的,所以没有特別留意。但如果覺得孩子常常過分好動,甚至控制不到行為,恍如「失控」的話,家長就千萬不能輕視問題,因為子女可能患上過度活躍症。

香港兒童心理健康中心臨床及家庭心理治療師郭迪舜博士指出,過度活躍症的成因是因為胎兒腦部發展出了問題。在大腦內分兩個部分,一個是活躍部分,另一個是抑制部分。活躍部分是由腦部指示身體手腳活動及協調,例如步行、奔跑等;而抑制部分則是平衡活躍部分,因為人不可能整天不停地活動,需要休息,避免身體及精神過於粗勞。

腦部發育差 抑制能力低 : 過度活躍症的出現,就是因為腦部抑制部分過弱,出現生理問題,加上活躍部分太強,導致孩子一動起來出現「失控」,其實他們並不是不想控制自己的行為,而是控制不了。郭博士表示,對於過度活躍症的產生,醫學界暫時也未有定論。現有說法是孕婦在懷孕期間太緊張,心理壓力太大,令臍帶血管收縮,令傳到嬰兒的營養及血糖的分量不足,影響了腦部發展。這是先天的,孩子在小時候可能不發覺,因為普遍正常孩子的抑制能力也會比較弱,但隨着年紀的增長,抑制能力會變強,可以控制到自己的活動及情緒。

舉動異常 博取愛護關心 : 郭博士表示,從另外一些角度看,家庭背景亦能影響兒童的情緒。現今較多父母需出外工作,往往將子女交由女傭照顧,因此兩代之間疏於溝通,令子女的成長經驗不好。郭博士指出,兒童在成長時期極需要父母的愛護和關心,假若没時間見到父母,得不到足夠的愛護,就會做出異常的行為去爭取父母的注意。
因為過度活躍症始終是一種病,郭博士強調家長不可單單看表面行為,就斷定子女是否患上此症,需交由專家透過一連串的測試及觀察才可斷症。因此,即使家長觀察到孩子有些異常的傾向,也不代表他已患上過度活躍症,若有懷疑的話,最好還是帶小朋友去專家處作評估。
正常生活,助孩子克服過度活躍症,注意學習環境,郭博士表示:「不良的學習環境,的確會影響一個小朋友,由有過度活躍症傾向變成真正患上過度活躍症,孩子需要的是一個令他感到安全及接納的環境生活,而這是需要在家庭、學校方面所建立的。」

家長可觀察子女有没有以下的行為特徵,如果有的話,就表示孩子可能有過度躍症的傾向,因為過度活躍症是因為孩子的抑制能力出現問題。

6 大行為特徵:

1. 專注力很低,學習時顯得非常不耐煩。
2. 經常「坐唔定」、「郁身郁勢」。
3. 參與群體活動時不專心,難以控制自己。
4. 不合群、不受歡迎、容易受到同學杯葛。
5. 異常好動。
6. 情緒起伏不定。

治療4式:

藥物治療:現時,有一種抗抑鬱藥可治療過度活躍症,用來刺激腦部抑制部分,加速其發展。
遊戲引導:專家也會透過遊戲活動的形式、有技巧的對話、測驗等協助發展兒童腦部的抑制部分。
家長接納:家長須明白父母的不安情緒刺激到小朋友,令他們的病情惡化。因此當他們「搗蛋」時,父母不應隨便遷怒於他們,表示嫌棄或責罵,學習接納子女,因為得到一個關心及接納的環境,有助他們康復。
個人訓練:過度活躍症除了要專家治療外,家長配合引導小朋友,也是非常重要,所以父母應跟從專家的建議,在家中訓練小朋友的個人發展以配合療程。

專訪刋載於成報

***********

導讀文章二 : 過度活躍症 兒科醫生 陳以誠

全世界都在留意ADHD-Attention Deficient and Hyperactivity Disorder --過度活躍症。國際醫學研究發現約有3-10%學生是有不同程度的過度活躍症。

香港也不例外,很多老師向家長投訴孩子騷擾同學上課便以為他們有過度活躍症。實情是,不少上課問題乃學生行為失調問題,原因包括性格偏差、家庭問題影響情緒,並不一定是過度活躍。

甚麼才是過度活躍症:

1.多動,坐不定;
2.專注力不足,孩子很易分心,總是三分鐘熱度;
3.情緒失控、易衝動。

要診斷此症,作為兒科醫生特別是腦科及智能評估科的專科醫生,我們固然有訓練與經驗,但家長與老師的警覺與觀察,實在是我們賴以判斷的基礎,我們會分別給家長及老師填寫問卷去了解學生的表現,配合在診所所做的檢查與測試,分析孩子的情況,給家長建議。當然檢測時需要留意有沒有其他因素,如甲狀腺分泌過多。很多過度活躍的小孩,也會有其他共存問題,如閱讀書寫障礙、協調障礙等特殊學習困難。有些孩子本身智商可以是很高,甚至是資優兒童,有創意,或有其他特長,有說微軟的比爾蓋茨也是ADHD。但過度活躍問題影響他們在學校成績差,和衍生行為問題,甚至抗拒上學,實在可惜。

所以,必須及早對症下藥。不錯,此病是有藥可醫,我們通常配方Methylphenidate,醫學證明有效減少三方面的病徵,多動、專注力及情緒失控衝動,此藥有短效(5至6小時)或長效(12小時)配方,另有新藥atomoxetine亦是長效藥性的,副作用亦不多。

當然,也不是只靠藥物。要團隊合作,醫生、心理學家、社工、老師與家長共同努力,才能成功。基礎是接納與鼓勵、啟發長處,將破壞性的動力化為建設性的動力。

***********

參考文獻 :

1. http://www.edb.gov.hk/index.aspx?langno=2&nodeID=6027
2. http://www.union.org/new/tc_chi/health_info/health_articles_child16.htm
3. http://www.icmh.com.hk/new_page_1a2a.htm
4. http://www.hkptu.org/ptu/director/pubdep/ptunews/504/children.ht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文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